李青
(江西省上饒市萬年縣石鎮中心小學,江西 上饒 335500)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各國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英語作為最常用的外語,似乎是十分突出的。聽力作為最基本的語言技能之一,在學習英語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與其他基本語言技能(如口語,閱讀和寫作)相比,聽力往往被教師和學生忽視。結果導致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很差。因此,他們都不得不十分重視英語聽力。本文針對小學生,旨在分析聽力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因此,本文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以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
在農村英語的教學中,教師過分強調學生的成績,以成績作為教學的結果導向,忽略了對于聽力教學的培養和深化,同時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塑造一個良好的教學聽力教學氛圍,導致了學生在聽力教學中無法進行有效的聽音辨聲,在聽力的訓練中抓不住主要的內容重點,限制學生聽力最大問題是學生的基礎語言知識不扎實,聽不懂和學習方法不當是學生最常見的問題,教師缺乏對學生必要的訓練和引導,學生依賴于圖片和文字直觀認知,而對聽力教學欠缺一定方法。在單詞學習中錯誤的發音,讓學生無法在聽力訓練中提煉出關鍵的單詞信息,缺乏對內容的有效的理解,對詞在句中朗讀時的弱讀、重讀、連讀、語調的升降、不能進行有效的分辨。
對于學生的聽力訓練并沒有得到有效的重視,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學生的聽力教學訓練無法形成完善課程教學體系,在英語教學中,無法開設專門英語聽力課,也沒有相應的多媒體教學設施,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導致了滯后了學生聽力教學的推行,同時聽力教學缺乏對于學生明確的目標培養,僅僅只是在課堂上的聽力輸入學習,缺乏在之后教學中對學生輸出實踐能力的培養,聽力教學需要明確的目標培養和教學內容的有效連貫,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提高對學生聽力培養的教學質量。
在農村英語的聽力教學中,環境限制也是降低學生聽力興趣主要誘因,學生對于英語聽力的訓練局限在課堂教學中,在課外的聽力訓練中,學生缺乏必要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缺少課后的鞏固和復習,讓學生的聽力訓練無法得到近一步的強化的訓練。
素質化教育改革正在我國逐步推進,當前的小學英語聽力教學仍處于起步階段,其中存 在著一些問題需要老師不斷探索,才能提出有效的改變策略。但是小學生有自身的學習特點 和年齡局限性,需要老師將理論教學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并為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學習 氛圍,幫助學生克服聽力問題,實現學生全面能力的提升。
小學正是學生身體發育和思想成長的重要階段,每一個年級的學生都有著不同的特點,因此老師教學過程中應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設計教學方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生思想活躍,喜歡探索世界,因此老師應創設學習興趣情境,圍繞學生喜歡的事物進行教育優化,也可以充分利用動畫片、短視頻以及電影片段等作為教學輔助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聽力熱情、活躍課堂氛圍。鼓勵學生之間用英語交流,老師不要打消學生的積極性,但是要注重學生的發音標準性,在情境教學中引導學生鞏固知識,鍛煉學生的聽力能力。
小學生的性格千差萬別,而且他們有著不同的生長環境及教育背景,因此在英語學習方面也會表現出千差萬別的形式。傳統教學采用統一化、集成化的教學模式,針對知識點進行集體性的思想灌輸,沒有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對于一些接受能力強或者基礎好的學生,反而抑制了學習效率,而對于學習能力稍差的學生則顯得非常吃力。當前教育應該強調學生的個體化差異,采用分層教學方式、因人而異的制定教學方針,老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有著不同的聽力任務,杜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挫敗感,幫學生穩步提高聽力成績。
當代小學生成長在科技大發展的時代,因此教學形式也應跟得上當前科技發展,合理運用網絡技術可以確保學生養成良好的聽力習慣。當前的微信公眾號及短視頻,都具有短小精干、突出重點的特點,應充分利用學生碎片化的時間進行聽力教學,采用由簡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并根據教材主線內容幫助學生拓展聽力知識,在慢慢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語感,養成學習習慣。
綜上所述,聽力一直是我國英語教學中的薄弱環節,這與很多因素具有關系,老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自身的教學觀念,深人分析當前聽教學生存在的問題和傳統教學方法存在的弊端,依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展開情境教學,并制定差異化的教學方,通過合理運用互聯網技術來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聽力訓練的要做到多聽,多練,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采用英語對話的形式進行交流,將聽讀寫說進行綜合發展,增強聽力訓練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