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婷
(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路口鎮麻林小學,湖南 長沙 410100)
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指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引導,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體現音樂傳達的美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音樂欣賞是一種非常直觀的審美教育活動,能夠有效的引導小學生感受音樂中的情感。音樂欣賞教學是對傳統音樂教學模式的創新,通過音樂欣賞教學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個性,促使學生更全面的發展。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新鮮的事物比較感興趣,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創新教學方式,帶給學生更好的音樂體驗。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單一,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對音樂進行選擇,無法突出音樂的欣賞價值。另外教師認為音樂欣賞教學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得到放松,不需要過多的研究和學習,導致音樂欣賞教學停留在表面,無法引導學生在音樂欣賞過程中獲得情感的升華。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是主要的引導者,教師的教學理念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小學音樂教學活動比較簡單,但是音樂欣賞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教師專業性的指導,以此來激發學生們的情感。但是很多音樂教師自身的音樂教學水平不高,音樂素養有待提升,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無法帶給學生很好的感受,整體的教學效率非常低下。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了,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音樂欣賞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聆聽音樂,在這個過程獲得情感的發展,比如在小學音樂《小雨沙沙》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這樣設計教學: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們創設一個情境“春天下雨之后是一幅什么樣的景象?請大家想象一下,這有助于激發學生們的想象力,學生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并模仿春雨“沙沙”的聲音,為歌曲的教學鋪墊了基礎。然后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并讓學生們隨著音樂輕輕拍手伴奏,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學生們的情緒逐漸變得高漲,音樂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教師提出的必然要求,學生們通過欣賞和感受音樂,促進了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
在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整個音樂課堂氛圍枯燥死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強烈。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有效激發學生的情感。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游戲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情境教學法都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比如在小學音樂《小動物唱歌》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創設問題情境開展教學:首先教師可以播放歌曲《小動物唱歌》,引導學生初步感受,并聽一聽歌曲中出現了哪些動物?聽一聽音樂中的它們在干什么呢?在這一歌曲教學中主要是引導學生感受聲音的強弱,認識聲音中的力度記號,并正確應用到歌曲中。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學生們的思維一直跟著教師的問題走,有效拓展了他們的思維,加深了學生對歌曲情感的感悟,引起學生們情感的共鳴。
小學階段的學生性格發展比較活躍,他們喜歡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學生們的發展特點,積極開展音樂欣賞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小學音樂《幸福拍手歌》這一歌曲的教學中,主要的目標是引導學生感受作品歡樂的情緒,并用歌聲以及恰當的肢體語言表達情緒。這首歌曲中提到了拍手、跺腳、拍肩、握手等肢體動作,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跟著曲子打拍子,在提到動作的地方跟著做動作。音樂與動作的結合讓學生更深入音樂中,感受歡樂的節奏。然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們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動作,營造了更加活躍的音樂欣賞教學氛圍。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更加強烈,為提升音樂欣賞教學氛圍鋪墊了堅實的基礎。
總的來說,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受到了更多的重視,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作為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體現形式,教師應該遵循音樂欣賞的教學規律,不斷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改進。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希望通過本文的探討能夠給小學音樂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靈活的應用各種教學策略提升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為學生之后的發展鋪墊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