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嬌
(江西省高安市石腦中心小學,江西 宜春 3308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教育的需求,如何通過多種教學手段的綜合應用促進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重點。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中,教師應注重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打造豐富的教學情境,啟發學生對語文問題的思考,引導學生積極尋找解決語文問題的方法,激發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興趣,活躍語文課堂氛圍,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有效性,為學生的綜合發展提供途徑。
要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水平,要求教師應首先轉變思路,以現代化的教育理念重新審視當前的語文教學工作,發現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瓶頸,深入學生當中,深層挖掘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需求和興趣,以先進的教學理念武裝頭腦,在自身的工作崗位上尋求一條突破和創新的道路,以引導的方式注重對學生思維和能力的啟發和開拓,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促進語文教學的多元化發展,從而實現語文教學水平與效果的不斷提升。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轉變過去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重新定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以引導、合作、自主的方式開展教學,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和語文素養及能力的培養,從而不斷提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自主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1]。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幸福是什么》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將班級內的學生進行分組,由學生自主進行小組內部的分工,在課文教學完成后,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文章的內涵進行討論,同時結合自身的感受和理解說一說:“三個孩子在探索幸福的道路上都收獲了什么?在他們的心中對幸福是如何理解的?在你的心中你認為幸福是什么?與大家分享一件你覺得幸福的事情。”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以討論、溝通、分享的形式,形成共識,分享各自的見解,在思考與溝通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幸福”理解和感受,不但提升了教學效果,更促進了學生的思考能力,與同學交流合作的能力,及分享與表達的能力。
情境教學是指教師通過創設一個具體的教學案例或教學場景,為學生提供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引導學生在實際的學習場景中積極參與到學科教學當中,增強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感和體驗感,從而實現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如生活情境、問題情境、多媒體情境、實踐情境等,為學生創造具有參與感和體驗感的學習感受,引導學生在豐富的教學情境中進行自主的思考,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與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活躍語文課堂氛圍,從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為建立活躍有效的語文課堂奠定基礎。
例如,以小學語文二年級《我是一只小蟲子》一課的教學為例,本課教學的目標是學習生字和偏旁部首,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文中描寫昆蟲的語言的豐富性和趣味性,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的形式,以文章內容為綱開展情境表演和主題繪畫等活動,根據文章中所描寫的蜻蜓、螢火蟲、小蚱蜢等昆蟲,請同學們使用畫筆或橡皮泥等工具結合文章內容進行自主的創作,而后以自己創作的小昆蟲開展情境表演的活動,想象一下假如我變成了一只小蟲子,我會做些什么呢?我創作的這只小蟲子他會經歷什么有趣的故事呢?通過趣味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實現語文教學目標。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也隨之發生了變革,創新教學方法的應用為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帶來了更多可能性,慕課、微課、翻轉課堂、情境教學、問題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有效輔助了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升了課堂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教學效果的提升[2]。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采用視頻、情境、故事等方法,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將教材中枯燥的學習內容,以生動有趣又貼近生活的方式進行呈現,引導學生發現小學語文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效果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視頻教學和朗讀教學的方法,在課上為學生播放展示桂林山水優美景色的視頻和圖片,通過欣賞影像幫助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課文中所描繪的桂林山水的情景,而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優美的音樂,引導學生配合課文內容,將自己對桂林山水的感受、體悟和向往之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從而有效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要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需要結合多種思路與方法,將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融入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中,以創新和開闊的眼界看待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以扎實的理論基礎為依托,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為手段,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指導,注重教學的個性化與差異性,從而在實踐中優化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水平,實現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