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婧雯
(甘孜州職業技術學校,四川 甘孜 626000)
教育部明確鼓勵各級各類學校開發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舞蹈藝術課程,對職業學校舞蹈人才的培養方向、舞蹈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都有著很大的推進作用。近些年來我國職業學校的舞蹈專業學科建設進入了快速的發展階段,并取得了許多可喜的成績。但是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很多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如效仿專業藝術院校教學模式,造成課程設置雷同、教材內容缺乏地方特色、人才培養模式過于單一、全國上下舞蹈課程內容同一模樣的現象十分普遍。因此本文主要在職業學校舞蹈教學人才培養模式、培養規格、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教師隊伍建設、畢業就業形勢方面進行研究,因此本課題研究的內容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目前中職院校的舞蹈教學,已經不再能滿足教育市場多樣化的需求。為更好的推進舞蹈藝術教學的發展,必須樹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采用現代技術教學手段提升舞蹈教育教學水平,創新舞蹈教學模式,探索中職院校舞蹈教育教學發展的新路徑,這就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標。
教育教學模式創新是一個帶有明顯比較性與綜合性的概念,主要包括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只要比過去的教學或在效率、效益、效果等方面有所提高,就可以稱之為教學的創新;二是能夠促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促進學生的發展、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教學成就感以及使教學組織方式方法和教學條件支持等發揮應有的作用等。
中職院校所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不僅需要為學生傳授專業知識,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促進學生品格的進一步健全,幫助學生發展成長創新型的全能人才。中職教師在開展舞蹈課程教學實踐時,最基本的目標就是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舞蹈基礎,同時為了充分調動中職學生參與舞蹈課程學習的積極性,需要合理規劃舞蹈教學內容,為學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作為中職舞蹈教師,不僅是課程教學計劃者,同時也是實施者,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肩負著重要的職責,因此這也就要求他們必須時刻關注并掌握舞蹈教學的最新動態,明企鵝教學目的,結合中職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以及舞蹈素質,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進而實現對學生舞蹈潛能的充分挖掘。
中職院校擔負著為社會及企業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專業化實用型技能人才的重任,因此對于舞蹈課程教學而言,需要對于市場的實際需求相結合,促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活動的有效融合,引導學生養成不畏困難、不懼失敗,積極進取的意志品質,最終實現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中職舞蹈教師要加強學習,實現自身知識結構的進一步健全,從而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的舞蹈學習,提升舞蹈教學質量。
中職舞蹈教師需要對傳統的教學策略加以改進,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舞蹈興趣,這對于舞蹈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另外,中職舞蹈教師還需要從實際出發,為學生構建良好的舞蹈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直觀認識到舞蹈自身的價值。并且在實踐教學的基礎上,加強對教學經驗的歸納與總結,不斷提出具備可行性的優質教學方法,最終促進學生舞蹈修養的有效提升。
中職舞蹈課程教學具備較強的技巧性與實踐性特征,同時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舞蹈教師開展實踐課程教學,需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空間,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最終實現學生天性的解放。舞蹈教室要重視自身的教學指導作用,積極解答學生的問題,注重對學生的贊揚與鼓勵,進而促進學生參與舞蹈學習自信心的提升。另外還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學習、創新舞蹈,盡可能地激發學生存在的舞蹈潛力。
很多教育工作者和一線教師也對相關理論進行研讀,通過不斷嘗試改革課堂實踐,想辦法找對策以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資源實現課堂所得最大化。我們將一如既往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