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海珍
(龍南市黃沙中心小學,江西 龍南 341700)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信息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信息課程形式的影響而忽略了課程的學科屬性與特點。很多教師認為信息課程就是微視頻與微型的課例片,缺乏了學科的屬性特點,無法表達出課程的目標和重點。比如,教師在進行《北京的春節》課程內容開發時,在微課設計中先對作者進行介紹,接著對生字新詞進行講解,最后對課文進行分析,同時針對課文內容提出了一些問題。在整個過程中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在進行微課內容選取時具有普遍性和隨意性,還缺乏交互性和有效的評價功能。這樣的微課無法保障教學的質量,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通過對大量語文課堂的調查能夠發現,我國小學課堂中最常使用的微課形式有三種,分別是PPT 類、視頻類以及動畫類。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在制作微課時都會直接將課件轉化成微視頻進行使用。比如,很多小學語文教師使用多媒體設備制作PPT 課件后會直接將課件轉化為信息課程,有的教師則直接使用錄屏的方式制作信息課程。這樣制作出來的信息課程資源是比較單一的,沒有創造性也沒有針對性,教學內容較為枯燥,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目前小學語文信息課程開發的過程中體現出缺乏系統性和規劃性的特點,教師在課程設計方面往往過于隨意,其信息課程內容較為單一,因此,教師應該重視系統性的原則,在信息課程設計和開發中體現出課程的整體結構,促進學生的系統性學習。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小學語文的很多信息課程都是單個獨立的,因此教師在間信息課程開發時應該注意單元之間、專題之間甚至學科之間的聯系,從“單一微課建設”轉變為“單元微課建設”。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立足于核心素養開發,以核心素養的培養為目標和主題,開發系列化的信息課程體系,完善課堂內容,提高課堂效率。
情境性原則的提出能夠促進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同時符合信息課程教學的特征。首先,通過情境能夠才能夠體現出核心素養,其次,信息課程是通過信息手段加工形成的系列教學內容,情境的創建能夠發揮信息課程的最大效用,活躍課堂的氣氛,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想利用微課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同時還能夠加強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首先應該強化信息課程設計的系統性和整體性。教師在進行信息課程設計開發時,只有注重課程內容的系統性和整體性,才能保證教學內容的邏輯性和完整性。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信息課程開發設計的過程中存在著隨意性的特點,很少從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出發,最終導致信息課程教學的效果不佳,尤其是在核心素養培養方面缺少銜接性,因此,教師在進行信息課程開發時還應該注重信息課程與核心素養的融合。
微課是教育融合信息技術產生的教學新形式,微課堂的使用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此,教師在進行信息課程研究時還應該積極參與微課應用平臺的創建。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小學語文信息課程的應用平臺并不多,一般就是文化企業類型的網絡資源平臺,無法滿足學生和教師的學習需求。
比如,教師可以將微信、以及智能APP 等利用起來,通過移動終端構建小學語文信息課程應用平臺。同時還可以建立小學語文信息課程相關的資源公眾號,教師可以在公眾號里實時更新教學資源。滿足學生的課外學習需求。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與技術人員一起開發針對小學語文的APP,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在上面進行溝通和交流,同時獲取教學的資源,這樣就能夠最大程度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創建有效的語文學習課堂。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處于初級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涉及到大量語言文字的理解,給學生帶來了不小的困難。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生動、直觀、立體的優勢,將枯燥的文字描述轉化為直觀的動態影像,化抽象為立體,讓學生結合視頻進行學習。這樣,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展開深層次探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
在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要在立足教材的基礎上,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使學生既開拓了眼界,又完成了知識的積累。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網絡教育資源整合,結合課文內容為學生收集更加豐富的學習素材,并培養學生掌握網絡搜索的技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信息學習習慣。同時,信息化教學還能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體驗,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得到知識積累的同時,提高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
綜上所述,信息課程的應用能夠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同時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小學教師應該通過強化課程設計的系統性和整體性、注重信息課程與核心素養的集合以及創建良好的信息課程應用平臺等方法,提高信息課程開發制作的能力,創建高效率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