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彬晏
(重慶市開州區職業教育中心,重慶 400000)
第一,課程設置不規范,文化課擠占專業課時間;第二,老師專業能力不足,專業水平有待提升;第三,校企合作機制不健全,校企合作浮于表面。這些問題的出現,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下面對這些問題提出有效策略。
在現在的課程設置當中,很多職業學將專業課和文化課的上課時間對半劃分,甚至更多的偏重文化課,然而實際上的情況是,很多學生因為對文化課不感興趣,到職業學院的根本目的是希望能夠在職業技術學校學習專業技能,以便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能夠擁有一席之地,不被社會淘汰。然而中職學校大幅度的設置文化課,擠占了專業課的上課時間,導致學生無法在學校的時間學習到足夠專業知識,本來在學校的時間就只有2年,文化課的大幅度擠占,專業課的時間就更加稀少,導致學生在專業方面的技能和素質培養更是受到限制。因此,在這個供求關系的基礎下,應當縮減文化課的時間,比如說,很多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上完英語課之后,對一些英語知識根本沒有印象,因此,可以減少英語課的安排時間,一周安排2節課,利用這樣的時間給學生多一些專業課的時間或者讓學生進行專業實踐。再比如,對于數學的學習,很多學生對不喜歡數學,上課根本不會學習,直接取消數學課,減少不必要的文化課時間。
老師是指引學生前進的明燈,一名老師的自身素質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老師在學生學習前行的道路上占據重要的地位。因此,作為一名中職教育的汽修老師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能力,還需要有一個好的教學方法和過硬的實踐操作能力。在此基礎上,還需要了解學生的心理,以便更好地為學生服務。要加強師資隊伍力量的建設,為老師提供條件讓他們參加國家級、省級等骨干教師培訓,提升他們的專業素質能力。同時,也可以邀請企業的一些技術骨干人員和專家等人員到學校給教師和學生上課,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聘請他們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這些人才了解企業最新發展狀況以及對相關人才的需求,可以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培養學生相應的技能。同時,學校要注重對于 “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全面開展對老師專業技能的培訓,并針對老師在專業領域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加強老師的專業素養和教書育人的能力,同時,鼓勵老師考取職業資格證、技能等級證等,逐步提高中職校汽修教的專業素養,提高學校師資能力。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學校要培養出實踐能力強的學生,必須要抓好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比如,學校可以將學生派遣到企業進行實習,采取定期走訪、開宣傳講座的形式關注學生的動態,學生在企業當中的實習情況,學校再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法,調整人才方案,采取多樣化的辦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同時,企業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與學校簽訂就業協議,為企業培養所需的應用型人才,節省企業的招聘與培養員工的成本,還可以招到素質更高的員工。在這種模式下,學校與企業利用雙方的資源,形成優勢互補,互利互惠,企業可以從學校獲得符合自己企業需要的緊缺人才,學校可以解決實訓設備不足、師資不足對教學的限制,從而形成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新的教學理念。學生還通過在企業的實習,更好的把教學所得的知識與社會實踐相合,提高學生的實操技能使學生能在畢業后有一技之長,提高就業率。
綜上所述,中職學校要想培養出技術型、應用型的人才,適合企業現在的經營模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需要建立嶄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對課程進行合理設置,加大專業課的時間,加大對學生在汽修課上的實踐操作能力,取消一些沒有必要的文化課,從而提升學生對汽修專業的興趣,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還需要提高老師的專業素養,提升老師的業務能力,學校還需要鼓勵老師參加培訓和考取相關執業證,促進老師學生的共同進步。在此基礎上,增加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機會,在學生走出校門之前,讓他們能夠在企業當中進行實戰工作,讓學生能夠在“學中做,做中學”,將來在工作中能夠更好更快地適應企業要求,增強自身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