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彬
(呼和浩特市職業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2010 年左右,我國高職院校開始在聲樂教學中引入項目實訓教學,而開放協作型項目教學模式是指學生是項目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和協助者,教師在課堂上確立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學生按照小組或者課堂任務完成任務,通過師生互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
第一,聲樂教學目標模糊,缺乏專業教師團隊。當前時期,多數高職院校在創設聲樂教學定位和目標時,存在定位模糊或者概念混淆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存在大量的理論知識教學,實踐練習項目較少。同時,院校在建設教師團隊時,對學歷和教學背景比較看重,教師大多為學院派,在課程設置時依據自身學習經驗,重理論輕實踐,缺乏大量的一線文藝工作需要的訓練和實踐模擬拓展經驗。
第二,教材落后,理論為主。截止今日,我國高職院校聲樂教學的教材編排都極為相似,都是對相同素材的不同加工,教材內容存在大量的理論知識教學,缺乏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因而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也采取機械灌輸式教學法,忽視了理論知識與音樂技能和社會實踐的緊密聯系,極大地壓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三,教學模式落后,缺乏實踐教學。高職聲樂教學模式改革在我國高職院校中開展的時間不長,因而在教學內容和教學課程設置時,多數仍采取傳統聲樂教學模式,雖然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豐富了教學內容,但聲樂教學模式仍未發生實質性的改變。同時,教師多為學院派,缺乏充足的實踐教學經驗,在開展教學時往往以自身以往學習經驗為主,實踐拓展性不強,不能滿足學生和社會的需求。
高職院校應該依據“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定位確定聲樂專業教學目標,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需要緊跟時代潮流,依照崗位工作的實際需求,創新和實踐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高職院校需要增加在職教師的再教育機會,開設專業技能研討會、培訓課等,增加教師的教學水平,或者鼓勵教師利用空閑時間深入一線文藝工作,提高其實踐經驗,在開放協作型項目教學模式的應用中,聯系社會表演和表達趨勢,緊密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設計科學有效的教學項目任務。
同時,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的教學方式,當學生接觸到新的作品時,教師必須正確認真的引導學生,不只是要求學生進行簡單的模仿,或者只需要唱準音符和聲調,要幫助學生理解作品表達的情感、作品的創作背景、作品的風格等。在教學過程中,面對學生發聲錯誤、情感表達錯誤、人物性格作物等問題時,教師通過一些簡單的手勢或動作提醒學生及時改正,長此以往,師生之間產生默契,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當前時期,多數高職院校聲樂教學仍遵循傳統教師為課堂主體的教學觀念,忽視了學生的想法,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也不符合現有教育改革目標,而在課堂中運用開放協作型項目教學模式,通過各種開放性互動活動完成教學任務,實現學生與老師、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勵學生主動完成教學任務。
教師需要優化聲樂專業教學內容,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聲樂專業整體情況,選擇科學合理的教材,在課程的設置上也注意課程之間的連貫性、計劃性,避免因課程設置大而全,導致學生專業能力不強,抑制了整體學生專業水平的提升。同時,加強聲樂教育相關課程,包括音樂文化、音樂引導以及了解音樂歷史等,幫助學生全面掌握基礎的聲樂技巧、音樂風格、情感表達等,為日后教學工作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高職教育的職業性有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而開放協作型項目教學模式,是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專業水平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方案和教學環節。包括,多媒體信息化情境、游戲化情境、探究式教學、及問題教學等,增加課堂學習的趣味性和生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此外,聲樂課程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科,在課堂上采用開放協作型項目教學模式,積極開展各種小組模擬訓練、聲樂比賽、社會實踐等實踐拓展課程,促進學生理論與技能與實際之間的融合,提高學生聲樂綜合素養。例如,組織學生到音樂劇場、歌舞劇場進行實踐,讓學生親身感受實際音樂劇表演需要經歷的各個層面,崗位所需職業技能,讓學生直面市場需求,明確自身發展目標,理清與崗位需求之間的差距,從而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開展,我國高職院校對聲樂教育愈加重視,對聲樂教育改革的軟硬件投入也越來越大,為了使高職聲樂教育擺脫傳統藝術教學模式,深入貫徹高職院校職業性、實踐性的特征,聲樂教師需依據時代發展潮流,不斷革新教學模式,探索最為有效的開放協作型項目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