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瀟瀟
(貴州省關嶺自治縣新鋪鎮白云小學,貴州 安順 561300)
科學實驗就是通過手和大腦的實踐活動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它在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方面有其獨特的作用。在科學教學中,實驗是一門既有知識又有科學性的重要內容。在實驗教學中促進學生探究精神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它將對學生自身的成長和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要充分體現實驗教學的價值和內涵,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身作用,以興趣對待,使學生在實驗中更加積極主動,促進科學實驗的持續有效實施。
雖然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各區學校已經開始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然而,在科學課程中,一些教師觀念保守、陳舊,對實驗教學重視不夠,削弱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對學生科學實驗和實驗能力的提高產生了很壞的影響。
新課程改革指出無論哪個學科教學,在實際發展過程中,都要突出以學生為中心,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把他們從傳統教學的被動地位中解救出來。但在現階段,一些教師在實驗教學中,只是引導學生跟風,使學生在實驗中始終處于被動的地位,這使得自主探索和自主實驗的空間和機會嚴重缺乏,因此,實驗教學的內涵和價值難以充分體現。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要想正常進行,實驗材料和實驗設備是最基本的要素,否則實驗教學就等于空談。但在實踐中,由于經費不足或學校對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重視程度不高,小學實驗室實驗設備和實驗材料的短缺,造成許多實驗無法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順利完成,讓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發展受到了嚴重阻礙。
隨著教材的不斷更新,科學實驗教學過程越來越科學化、具體化,這些內容的變化需要一批更加專業化的科學教師。然而,在實踐中,小學科學教師的教學能力并沒有得到提高。因此,當今的教學能力已經不能適應新教材的要求如何教好學生?此外,有些教師的觀念還很保守。他們認為科學課不是必修課,學與不學之間沒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在實驗教學中,他們往往被動地對待學生,要么讓學生自己學習,要么簡單地解釋幾句話來解決問題。
要想讓學生掌握知識,對科學產生興趣,激發思維能力,那么就要將興趣作為實驗教學的主要目標,創建良好的素質。要想科學教學工作可以順利開展,教師首先要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并且激發其探究的好奇欲。因此,教學內容要有趣味性,讓學生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同時,教學內容要豐富,最好是結合生活,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另外,教師要起到引導的作用,懂得去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善于主動的去思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最佳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自覺參與學習。實驗課前的準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教師不僅要熟悉課本知識,還要預測學生在實驗中會遇到什么問題,以便冷靜應對。
科學教科書中的實驗大多是探索性實驗,有利于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因此,與實驗設計相比,人們往往發現實驗結果與實驗結果存在差異。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知識去鼓勵學生探索和思考,激發學生對不同事物的看法。這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還能提高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究欲。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的去引導學生的探究能力,發散其思維能力。
科學實驗教學能夠進一步的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觀察能力以及動手能力,幫助學生發散思維,分析和操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是處于一個主導的地位,而是將主體交至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在學習中主動的去探究和思考。這樣才能充分的體現出在教學中,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培養學生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同時,不要忘記啟發學生的思維,教師要耐心認真的去引導學生,讓學生可以主動的探究,并且提出有效的實驗方法,動手操作,善于觀察,提高探究精神。
實驗教學的主要的目的是教會學生懂得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發現知識中從外到內的規則,然后善于去思考,去解決問題。只有學生學會觀察,懂得去實踐和操作,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教師可以多給學生創造一些實踐的機會,多激勵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去討論和解決。讓學生通過分析、觀察、實驗去激發大腦思維。同時,教師要給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不能一味的讓學生跟著腳步走,要鼓勵學生多思考、發言、實踐。學生在對科學問題提出質疑時,不管答案是否準確,教師都不應急于表達自己的立場,而應認真傾聽,使學生辨別是非,形成共識,得出正確結論,產生科學概念。
總而言之,科學實驗教學并非簡單的教學工作,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善于思考,還要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知識,利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教學內容不僅要豐富,還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加深他們對科學的認知,實驗教學就是需要不斷探索和積累,不斷的創新和激發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