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俊
(四川汶川七一綿虒小學校,四川 汶川 623000)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具有閱讀的能力,小學階段每個學生的閱讀量不少于145萬字,背誦優秀詩文160篇以上。”由此看出,課外閱讀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對于農村小學生,怎樣完成這樣的閱讀量,怎樣養成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方法指導尤為重要。
別林斯基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知識如煙波浩渺的大海,書籍多如沙礫,寮如繁星。其中,有健康的書籍,也有不健康的書籍。讀一本好書就像與高尚的人交談,而讀壞書比不讀書還要糟糕。所以,選對書籍尤為重要。
1.根據年段來選擇書籍。一、二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少,對直觀的圖畫比較感興趣,所以,推薦學生閱讀繪本,如《狼大叔的紅燜雞》《三只小豬》《逃家小兔》《蘇菲生氣了》《大衛不可以》等,也可以推薦圖文版的《小豬唏哩呼嚕》《安徒生童話》等;三、四年級的孩子喜歡看帶有小小故事性的文章,作為低段到中段的過渡,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橋梁書,比如《白釉砂鍋的故事》《毛哈拉商店》等,也可以推薦他們讀故事情節相對簡單的趣味性強的故事,比如《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水妖咔咔莎》《一千零一夜》等;五、六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和閱讀積累,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更喜歡讀一些名著,如國內的《草房子》《青銅葵花》《將軍胡同》《西游記》等,推薦適合孩子閱讀的世界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魯濱遜漂流記》等,有助于他們對于故事情節的構造方面增加一定的認識。
2.選擇知名作家的作品。既然是知名作家,他的文學修養一定不低,作品的質量有了可靠的保障,這樣的作品對孩子的成長有啟迪作用。
3.選擇知名出版社的作品。知名出版社出版的作品更規范,紙張的質量、圖畫的著色、字跡的大小、清晰度都是符合要求,不會粗制濫造,對于學生視力的保護,成長的健康更有益處,對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大有裨益。
4.選擇知名譯者的作品。外國作品在譯者翻譯的過程中,會因為譯者的生活經歷不同,文學修養不同,同一部作品翻譯出來也就會有差異,知名譯者的文學修養高,翻譯經驗豐富,所以選擇知名譯者的作品對作品品質也有保障。
5.選擇獲獎作品。當我們對一本書不夠了解時,可以通過看書籍得過的獎項來評價一本書的價值。比如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如果紐伯瑞兒童文學獎等知名獎項的獲獎作品品質都有保障,且適合小學生閱讀。
書是知識的載體,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在這個知識經濟初顯端倪的時代,讀書是擴大視野提高學習能力的有效保障,是孩子了解世界的窗口,是孩子獲得人類精華的捷徑。因此,選擇一本好書更是尤為重要。
1.“三讀法”。一是瀏覽性的泛讀。淺顯易懂的書籍采用瀏覽法,即“隨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內容,或通過看標題、目錄、內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二是探索性的速讀。為尋求某個問題的答案或搜集某方面的知識時,可“一目十行”,采取速讀法。三是品味性的精讀。對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需靜心細讀,體會立意構思,揣摩謀篇布局,欣賞好詞佳句。品味性的精讀如同我們吃東西一樣,經過細嚼慢咽,才能把書中的精華變為自己的知識營養。有的好文章要反復讀,甚至熟讀成誦。
2.“不動筆墨不讀書”法。讀書難,讀書動筆更難。孩子們懼怕讀書要動筆,除了覺得麻煩外,主要原因是他們無從下筆。那么怎么樣才能讓孩子們樂于動筆呢?一定要根據不同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指導他們進行動筆。低段學生可選擇簡單的圈點勾畫。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勾畫出喜歡的句子、詞語。摘抄喜歡的字詞作簡單的讀書筆記。中段學生除了已習得的動筆方法后,要提高要求,學著在閱讀時作批注,嘗試寫出自己的見解、感受,品評遣詞造句的精妙,引發的聯想,還可以寫出不同的見解和看法。讀書筆記除了簡單的摘抄,還可以寫出感受、體會等。當然,從中段開始,孩子們還可以將自己摘抄的好詞佳句、閱讀感受等做成口袋書,方便翻閱熟讀。高段學生則開始嘗試再創作,如進行續寫、改寫、擴寫、縮寫等。當然,不是每本書都必須這樣要求,可以選擇性地運用孩子們樂于接受的方法,切不可因為繁重的讀書筆記任務而讓孩子們覺得課外閱讀索然無味,甚至望而卻步。
3.素讀法。適當讓孩子不帶任何目的的讀,盡情享受閱讀時光,不用圈點勾畫,不做讀書筆記,不完成讀后感,只需要完全享受讀的樂趣。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方法猶如夜航中的燈塔,能為孩子照亮,更為他們指明方向。以上方法是我在平時的課外閱讀活動過程中梳理總結的,要培養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好習慣,這些方法要持之以恒,且讓老師自己跟著孩子們一起讀,收獲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