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麗艷
(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想象力是人的創造力形成的基礎,在美術教學中,采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和積累學生的視覺表象,鼓勵和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大膽地想象,開展創新思維活動,讓學生通過奇思妙想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享受到擁有知識和思想的快樂。
在美術教學中,通過靈活運用各學科的知識,進行探究性、綜合性的美術活動,有意識地挖掘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葉圣陶說:“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從而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鳴,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十分必要。
(一)用音樂激發想象。音樂與繪畫被稱之為姊妹藝術,它們同出一源,都是表達人類心靈的產物。由于音樂的抽象性和抒情性,困而使人在欣賞音樂作品時,能產生相應的聯想和想象。所以,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播放一些歌曲旋律,讓學生在音樂形象的感受中,塑造美術形象。通過音樂與美術的有機結合,使學生感受不同的藝術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熱情歡快的民族音樂、深沉悲壯的交響樂、幽雅飄渺的《小夜曲》、瘋狂激烈的曳步舞曲等,要求學生閉上眼睛,用心欣賞,展開想象的翅膀,遨游在音樂的海洋之中。欣賞后,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后每組派代表對每個音樂作品進行點評,其他同學可進行補充。老師隨著學生的點評進行跟繪畫相聯系的引導。最后,要求學生選一段自己最喜歡的音樂,用抽象的點、線、面、色彩來表達對該音樂的感受和聯想。這樣學生往往能創造出千姿百態、名具特色的畫面。
(二)用文學作品激發想象。繪畫與文字,同根孿生。古今中外許多優秀的文學名著,都能給學生一定的審美想象,讓文學語言表現的形象呈現于讀者想象的空間中,讓文學作品中的對象在頭腦中產生,達到再造想象的目的。如文學作品“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一文中,就展示了生活中常見的、各具特征的九種自然景物,從上而下、由遠及近,勾勒出三組頗具美學韻味的畫面,藝術的再現了自然景物的立體美。學生由此展天聯想,想象當時作者的心境、生活的環境及歷史背景。這些都能幫助學生展開想象,進行藝術創造。日記是作文訓練的有效途徑,是文學的一種表現形式。繪畫日記用圖畫配合文字,記錄一天生活中經歷的有意義和有趣的事情,表達對事物理解和感受,它融寫生、記憶、想象、創作為一體,主觀地、藝術化地反映現實生活,也較好地體現了繪畫與文學的緊密聯系。
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從而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益。美術教學要適應時代的發展,運用電教多媒體可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把教學的重難點通過圖文并茂來傳達給學生,喚起他們的審美知覺,開啟他們的聯想,培養學生對美術的特定情感,且有益于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和創造,既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而我在高一年級的“裝飾圖案”教學中,讓學生欣賞老師制作的小電影和課件,學生們被那生動有趣的電影畫面和精美的課件制作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們有如身臨其境,而且思維也很快跟著活躍起來,在接下來作裝飾圖案的時候,他們大膽想象,大膽表現圖案和色彩,到最后當學生把一幅幅圖案呈現在你面前,這時你一定會驚嘆孩子們的想象力如此特別與豐富。
總之,教學中應采取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而創造型學生的培養必須先有創造型的老師,多學習多思考,不斷地創新我們教師的教學方法,不斷地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使他們能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美術作品,增強學生美化和裝點我們的生活環境的能力和學生美術素養,為學生的全面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在于讓學生能發揮想象,發現和尋找到自然界中美的元素,并能運用到平時的美術創作之中。
所謂靈感,就是在思維過程中,在特殊精神狀態下,突然產生的一種頓悟式的、飛躍的聯想。在美術創作過程中,畫者許多時候為尋找一個不落俗套的畫面,或為捕捉一個理想的審美意象,苦思冥想,或苦心搜索而不能得。但在某種偶然的情況下,或在某種特殊的精神狀態下,如思想高度集中,神經高度興奮,想象高度活躍,他所苦心思索而求之不得的畫面或意象,突然在內心涌現,于是茅塞頓開,豁然開朗。這正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靈感的偶然獲得,是以畫者的生活實踐和藝術實踐為基礎的。豐富的審美經驗、深厚的藝術修養和高超的藝術技巧是獲得靈感的前提,而這些都離不開生活,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大自然賦予了人類一切,也激發了人類的靈感。作為美術教師,要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認識生活,指導捕捉生活中最有表現力的一瞬間,從身邊的人和事物中去尋找美、發現美、創造美。
生活實踐是學生獲取感性材料的最常見最直接的途徑。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凡是活潑好動、甚至頑皮的孩子,他們的想象力大多是比較豐富的,這與他們的生活經歷比較豐富,與社會接觸較為廣泛是有著密切聯系的。因此,除了正常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嬉戲玩樂外,有意識地根據學習內容置學生進行生活觀察,如觀察樓房、動物、各種花的形狀等,促進學生感性材料的積累。還要經常讓學生親近自然,參加戶外活動,參與社會生活,如組織郊游、實地考察、參觀、看演出等活動,擴大視野,使學生積累更多、更豐富的表象,增加感性材料的儲備。一切想象的源泉都來至于生活,要使孩子們的具有豐富的想象力,那么只有通過對生活的事事物物進行細致的觀察。所以培養孩子們的觀察能力是培養想象力的必要條件。我們在美術課中,可以設計一些觀察活動,來提高孩子們的觀察力;也可讓孩子們走出課堂,到生活中去尋找美術課中需要的素材,尋找的過程就是觀察的過程,只要孩子們用心的去觀察素材,相信他們一定會具有豐富的想象力。
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能達到的,只要我們做一名有心的美術教師,掌握孩子們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相信一定會培養出孩子們的藝術素養。所以,在美術教育中,教師要通過挖掘、誘導、啟發,使學生想象的翅膀能在廣闊的藝術天空中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