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蓮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何橋鄉前鋪幼兒園,河北 保定 071100)
學齡前階段的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因為這一階段正是孩子修正言行、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隨著學前三年教育的不斷推進,社會對幼兒園教育的期望和要求越來越高。幼兒教師既要擔負起語言、科學、藝術等五大領域的教學工作,又要注重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筆者通過對所任教的幼兒園孩子進行試驗研究,發現在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方面,評價的作用往往占著很大的比重。因此,幼兒教師能否掌握好評價的尺度對于促進幼兒的良好行為發展是非常關鍵的。需要說明的是,這里所說的評價是相對狹義的,它主要指向幼兒教師對幼兒行為的肯定與批評。
俗話說“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它點明了肯定和表揚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作用。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隨便什么事,你要小孩怎么做,做什么樣的人呢,學什么樣的事,求什么樣的知識,研究什么樣的問題,你要有有一個法寶,那就是鼓勵。”幼兒年齡尚小,他們更喜歡聽到來自家長和教師的肯定和表揚。有的幼兒得到表揚后會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讓自己的言行更規范、更得體,以期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因此,表揚和肯定是可以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的。但是,幼兒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在對幼兒進行鼓勵、表揚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把握一定的尺度。
一是要把握及時的原則和尺度。幼兒年齡越小,教師的表揚就越要趁熱打鐵。因為教師一旦錯過了最佳時機,表揚和鼓勵在促進幼兒行為養成方面所起的作用就會大打折扣。甚至有的時候幼兒會因為教師的肯定不及時,認為教師對自己的關注不夠,導致幼兒在心理上產生對教師的疏離感。
二是要把握得當的原則和尺度。表揚的話好聽,但切忌濫用。表揚和鼓勵說得太多也會讓幼兒覺得膩煩,反倒失去了它應該有的價值。并且教師在表揚時要注意表揚的內容應該是幼兒需要做出一定能努力才能完成的行為,像自己吃飯、喝水這樣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行為,教師就沒有必要去反復地表揚。再有,幼兒教師需要注意的是,給予表揚的對象應該是幼兒做出的正確行為,而不是幼兒本身。所以教師在肯定和表揚幼兒時要做到具體、細致。像“你真棒”“你真優秀”這樣籠統的表揚語表面上看是對幼兒的行為的肯定,可是它并沒有具體地點出幼兒哪里做對了,好在哪里。例如,幼兒能主動去幫助其他小朋友系鞋帶,教師看到以后就可以及時表揚他:“孩子,你能主動幫助別人,真棒!”這樣一來孩子就會知道幫助別人是好的行為,從而逐漸養成主動幫助他人的良好行為習慣。
三是要把握關注特殊幼兒的原則和尺度。每一個幼兒的性格特點都不是一樣的,對于那些性格內向的孩子來說,他們在行為上的表現可能不如那些活潑外向型的孩子突出,他們往往是班級里沉默寡言的群體,得到教師肯定和表揚的機會就會少一些。對于這部分孩子,教師更應該給予多一些的關注和呵護,對于他們的正確言行一定要及時地肯定和表揚。需要提醒幼兒教師的是,當我們表揚某一個幼兒的時候,千萬不能打壓其他的孩子,尤其是那些內向型的孩子,他們在情感上要比普通孩子敏感的多、脆弱的多,稍有差池就可能對他們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評價除了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外,還包括恰當的批評,獎罰分明才能進一步推進幼兒良好行為的養成。因此,幼兒教師在日常保教工作中,不能只是一味地肯定和表揚,對于幼兒不當的言行也要及時的制止和批評。
教師的職業是神圣的,擔負著培養祖國未來的使命。整個社會對教師隊伍的關注度是非常高的。因此,對幼兒進行批評教育的時候,一定要謹記批評的目的是教育,是為了幫助幼兒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幼兒教師的言行應該是不帶有任何惡意的,批評的語言要中肯、得當,千萬不能用諷刺幼兒,例如有的幼兒因為年齡小,坐不住板凳,總是在位置上動來動去,以致影響到其他小朋友上課。對于他的這種行為教師是需要及時制止和批評的。但是有的幼兒教師一看到這種情況,火氣一下子就來了,尖著嗓子喊“你屁股上長釘子啦?生瘡啦?坐個凳子都不安生,有病吧!你再動一下試試,看那我不收拾你!”這位教師是在批評幼兒的不良行為,可這種批評連冤帶損,又是威脅,又是恐嚇,根本不去考慮批評的言行是否得當,批評的話語幼兒是否能夠接受,結果幼兒是不敢再動了,可是孩子的心靈上也受到了嚴重的傷害,可能因此導致孩子不再愛上幼兒園,害怕上課,害怕老師,從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幼兒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是不可避免的。遇到孩子犯錯的事情,幼兒教師就事論事就好,批評一下當事人,讓他們知道自己的錯誤或者不當的行為,及時的改正就可以了。
當然,用某一個小孩子犯的錯提醒一下其他幼兒,避免大家再犯同樣的錯誤也是未嘗不可的。但是,如果教師為了懲戒一個或幾個犯錯的孩子,把全班的幼兒一起批評懲罰就不可取了。例如在小班的一次音樂課上,教師請孩子們隨著鋼琴曲自由地律動。有幾個幼兒可能是過于興奮了,律動的動作幅度過大了,還不時地說話。雖然教師用眼神制止了他們幾次,可是效果不明顯。這樣一來,老師就非常生氣了,不僅批評了那幾個孩子,還懲罰全班幼兒和他們一起受罰,“停止音樂課,所有人坐在凳子上一動不許動”。其實,孩子們在律動時動作大一些并沒有什么,他們說話,教師只要邊彈琴邊機智地提醒:“可愛的乖寶寶在律動時是不會說話的喲”便可以糾正孩子的不當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