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光輝
(西華縣紅花鎮護當城小學,河南 周口 466600)
隨著國家對農村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多,為我國農村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平臺與機遇,小學教師素質農村教育想要打造一流師資隊伍的話,應該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樹立教師自主發展的意識,促進教師群體奮發向上。
師德師風建設是一場持久戰、攻堅戰。引導教師確立職業理想,對教師職業有強烈的敬業精神,強化職業責任,認真備課,課上講解,負責課后作業批改盡職盡責;嚴守職業紀律,無論是課堂上還是生活中都要嚴格要求自己,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提高思想政治覺悟,主動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學習,優化職業作風,提高職業技能,要有攻堅克難的創新精神,不斷更新思維和教學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和寓教于樂。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關鍵,教師對待自己的工作應該積極努力,正確的引導學生,讓學生對自身進行完善和發展。學校對于當下突出的師德師風問題和矛盾,要研究和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尋找解決辦法,提升教師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素質和交往能力,切實提高師德建設水平。
“師徒結對”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推進器,幫助青年教師解決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在農村小學中,有效結對模式是“一對一”結對,學校通過選擇優秀骨干教師,通過指導教師手把手教學青年教師,幫助其更好地適應教學管理,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此外,學校可聘請其他院校優秀教師作為青年教師的第二導師,為農村教師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和發展機會,減輕本校指導教師的壓力。
為了促進“師徒結對”活動更有效地開展,在確定了師徒結對的教師后,應簽訂結對協議,舉辦簽訂《師徒結對協議書》儀式,儀式是一個起點,也是一個平臺,更是一種責任。通過儀式和一系列的指導計劃,提高教師對“師徒結對”重要性的認識。進而,學校還應組織對師徒結對的開展情況進行評價,以教師雙方自評和互評為主,促進互幫互學,互學互長,共同提高的和諧氛圍的形成。評價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因此,應以激勵評價為主,引導教師處理好師徒雙方的關系,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同心,同行,同贏。通過定期工作思想匯報交流,定期實操技能考核評定,引導青年教師不僅學習導師的高超技藝,還要學習導師的崇高師德。
公開課為教師們提供了一個專業成長的綠色平臺,尤其是青年教師,在公開課的磨礪中漸漸成長,并且擺正常規課與公開課的關系,用公開課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僅將公開課打造成精品課,還應在平日每天堂課中,亮出自己的優點,認真備好平時的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從而大大縮短了教師的成長周期。公開課的有效開展,應注重真實性,小學階段的教學與其它階段不同,在公開課上,教師應該發揮各自的專長,時時迸發出精彩,讓小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習探索,主動獲取課堂教學的知識,體現出寓教于樂。
教師的評課過程應是探索教學方法的過程,應當首先由上課教師自評,再由其他教師進行評價。其他教師在評課之前,可以先從聽課教師的角度來做準備,聽取講課者對本堂課的設計思路,仔細捕捉講課者的語言和表情,記錄下他每個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從教師的角度進行評課。好課要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方面去評價,因此,教師還應從學生的角度來評課,在評課中,實事求是的、全面客觀評價教師教學活動,客服“批教”和“捧教”現象。最后由公開課組織者進行總結,要堅持激勵性原則,使青年教師從中受益匪淺,起到調動教師教學研究的積極性作用。公開課的進行同時,也為教師們提供了相互觀摩學習的機會,不單是讓主講教師獲得成長,每節公開課結束后,應是教師們聚在一起討論的時間,在交流中取長補短,使整體教師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學水平能上一個層次。
對于每個教師來說,專業能力發展都應注重教學反思,并且將反思作為常態堅持下去。教師需要反思的地方有很多,將自己的反思以書面的形式總結出來很重要,并且反思和總結要及時。反思自己課前確定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否準確恰當,反思課堂教學中的疏漏和失誤,反思課堂偶然事件中產生的瞬間靈感,再就是從學生的角度去反思,去回顧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參與教學的程度,反思學生的思維是否被激活、課堂對學生的啟迪是否得當等等,在反思中不斷摸索出教學規律和新的突破。常常反思,有助于培養教師教學現場的反應力。學校應定期開展反思活動,引導全體教師反思日常教育教學工作,通過逐條對照排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記錄下教學中的得失,正視自身的弱點和不足,尋找到解決的良方,試想下再教該課內容時應該怎么做,使教師不斷質疑自我,認真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改進措施,從而提升教師的教學智慧,在偶發事件前收放自如,調控得當,使課堂教學充滿魅力。教學反思,就是促進教師的課堂教學充滿魅力,是教師專業成長中的橋梁,實現教師發展自己和超越自己的目標。
結語:農村小學教育需要持久地發展,就要培養農村優秀教師,需要教師自身的文化素養和專業能力提高,也需要政府建立教師合理的輸入與補充機制。在日后教育工作中,繼續深化師德師風建設,立足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業務提高為根本,加強農村教師的培訓工作,促進教師隊伍素質的全面提升,做一個受學生愛戴,讓人們滿意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