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娜 張寶 李融冰
(陸軍裝甲兵學院,北京 100072)
高等院校外語教育承擔著為國家“走出去”戰略培養人才的重任,應該進一步樹立科學的辦學觀和外語人才觀,積極思考如何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高端外語人才。軍隊學歷教育院校承擔著培養未來指揮官的重任,在人才培養目標方面更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遂行涉外軍事任務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取決于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而提高教學反思能力是教師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促進專業化發展的必要手段。
一是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教師應該深入研究教學理論,立足教學實踐,不斷提升課堂實踐能力。教師在反思性教學中扮演著多重角色。首先,作為認知的主體,教師是學習者,在鉆研教材的同時,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教育教學理念。其次,教師是學習的中介者,在課堂上要捕捉學生的學習狀態的信息,判斷教學的效果。最后,教師要在課后進行多維的、不間斷的教學反思,更好地完成后續教學任務。
二是有利于提升軍隊學歷教育院校人才培養水平。軍隊學歷教育院校應著眼于軍隊多樣化任務建設對生長軍官外語應用能力的需求,重點關注精英教育模式下軍事素養和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現階段,上述要求和學生能力現狀之間的矛盾相當突出,提升人才培養水平需要教師進行積極高效地反思和總結,這是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重要一環。[1]
目前,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有關教學反思的研究已引起一定的關注。Wallace 提出外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反思性實踐模式的核心是實踐與反思的交替融合,并以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為依據,最終形成合力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2]美國教育哲學家(Dewey)認為反省性思維是實踐者基于假定性知識及信念做出某種行動,隨后針對這些行動做出審慎、積極和執著的思考。[3]伯萊克(Berlak)認為反思是個體立足于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及情境的一種能力。教師的反思是指教師對自己教學理念和行為的認知、監控和調節能力,它有利于增加教師的理性自主,使教師對教育實踐有更多的自我意識,也有利于教師更為主動地參與教學和積極發展專業,使自己始終保持一種開放、動態和持續發展的成長狀態。[4]埃里克森(Erickson)和格里梅特(Grimmet)認為教學反思包括三種情況:一種是分析教學技能的方法,是對教學活動本身,特別是針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能的深入思考;第二種是對各種有爭議的優秀教學觀進行對比分析并做出相應的選擇,是對教育背景和教育觀念的深入思考;第三種是對教學經驗的重新建構。[5]
綜合以上文獻,教學反思就是通過教學行為的分析和批判性自我反省,分析融入自己實踐中的信念和假設,審視自己的行為及其形成的思想根源,目的在于增強教師的理性自主,使教師對其實踐信念和實踐決定因素有更多的自我意識,從而使教師的成長始終保持一種開放、動態和持續發展的狀態。
1.反思教學設計的合理性
每一次課堂教學都是師生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預先設計教學方案、確定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活動。因此,教學設計的合理性、科學性和有效性直接影響著教學目標的實現。要體會教材編排的特點和意圖,體會教材深度、學生的知識結構、自然環境與教學設備等因素發揮的作用與效果。不能只偏重知識傳授的設計,忽視能力和思政教育內容的設計;不能偏重教學內容的設計,忽視教學目的的設計;不能偏重課內知識的設計,忽視課外知識的設計。教學設計應該盡可能地在學生活動環節中讓學生多參與、多思考,突出學生的參與度,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能力。反思教學設計包含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反思教學失誤之處,記錄教者課前預設的不當;二是反思課堂精彩之時,捕捉學生思維碰撞的火花;三是反思學生質疑之點,挖掘知識點獨具匠心之處。
2.剖析教學目標的落實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師對學生達到的學習成果或最終行為的明確闡述,具有導向作用、激勵作用和標準作用。教師在講授完一次課后,要及時回顧在知識講授和人才培養方面,是否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否做到了因材施教,對教學內容的補充和選取是否合理,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思想性和科學性是否統一協調,是否有助于知識、技能和素質目標的實現。
3.反思教學主體的反饋
講授完每一次課后,客觀地分析學生對本次課的興趣如何,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有沒有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創設的教學情境和設問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是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辨能力。根據學生回答問題和完成任務的情況,觀察學生的表情變化和作業中反饋的信息,對這些信息進行及時總結和綜合歸納。為下一階段的講授提供依據,為教案的改進和教學計劃的修訂提供參考。
1.閱讀教育理論文獻、提高理論修養
反思教師的工作需要經驗的積累,但更需要理論的指導。系統的理論分析可以幫助教師審視教學中的直覺判斷并認清和理解自己的思想行為,夯實教師清晰地陳述自己行為的理論基礎,從而有效地指導教學活動。理論的學習和思考有助于教師啟迪思想、增強理性智慧、改進教學實踐。
2.撰寫反思日志、進行自我反思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記錄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并進行分析和梳理以提高認識、理清思路、改進教學。撰寫教學日志,不僅要從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問題設計、師生互動、朋輩互動、作業設計等方面挖掘亮點,也要尋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思考教學活動的得與失。
3.加強合作交流、進行合作反思
利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和首都文化資源優勢,拓寬教師送學、進修、參會、調研渠道,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類培訓和調研活動。通過觀摩聽課、培訓等途徑,就教學過程中的共性問題進行溝通交流,探討教學分方法和技巧,借鑒他人的先進經驗,進行有效教學反思。請專家教授講授專業相關知識和課程教學設計相關理論,從而從根本上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能力。
本研究探討了提高大學英語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方法和途徑,創新之處在于:一是以教學設計為抓手,注重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培養。二是強調教學目標的落實,按照“立德樹人、為戰育人”這個核心指向要求展開教學。三是貫徹“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育教學理念,注重教學主體的反饋效用。四是重視理論的指導作用,用理論指導實踐,并不斷改進實踐,形成良性循環。五是注重交流培訓和團隊建設,真正提升教師課堂實踐能力并實現其專業化發展。教學反思需要理念上的充分認同更需要實踐上的自覺落實,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