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晉
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了一些城市和區域發展戰略中重要的一環。我國從1995年開始就在文化產業的中布局,各省市在經濟發展規劃中,也將文化產業的建設和發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作為擁有大量少數民族特色文化的貴州省,在發展文化產業過程中,注重挖掘和整合文化資源,發揚優秀民族文化,圍繞“多彩貴州”主題涌現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其中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就以區域內惠水縣的“好花紅”為主題,確立了自己的文化品牌發展戰略。
“好花紅”源自黔南州惠水縣好花紅鄉,得名于該地區廣為傳唱的民歌《好花紅》。從最初的歌唱愛情的世俗化民歌,經改編加工后在原曲調的基礎上,逐漸演變成一首歌頌民族團結的歌曲。黔南州于2014年11月即確立“好花紅”為文化旅游品牌,2017年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復同意實施的《貴州省“十三五”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中也將黔南州“好花紅”文化品牌納入到 發展規劃中,如今的“好花紅”不僅僅是布依族的文化象征,更代表了黔南州的地域文化。
依托政策扶持,黔南州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以“好花紅”冠名的文藝活動和演出,經過媒體的持續曝光,“好花紅”的知名度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一項針對貴州省內在校大學生關于“好花紅”品牌知名度的問卷調查顯示,仍有超過半數的人表示沒聽說過該品牌。究其原因,是對品牌視覺形象塑造還存在定位模糊的問題,即提到“好花紅”人們沒有具體的概念。文化品牌的構建需要不斷挖掘文化內涵,提煉獨有的區域文化特質,并采用傳播學和設計學相關技術手段,將其形象科學系統地視覺化呈現出來。目前的“好花紅”文化品牌還停留在空有概念,卻沒有具體形象落地的階段。所以對大眾來說,一個本身定位就模糊且涵蓋門類又比較龐雜的形象,是有認知難度的。
通常來看,文化品牌由物質特征和精神特征兩個部分組成。物質特征由該品牌的具體產品(作品)作支撐;精神特征則更復雜,體現的是該品牌長期以來被受眾廣泛接受的文化觀念。因此針對“好花紅”文化品牌的視覺形象設計需要從物質和精神層面分別進行把握,再通過綜合分析,使用合適的視覺語言進行設計包裝。
從物質特征上看,文化品牌多與其相關的物質基礎緊密聯系,“好花紅”文化品牌發源于貴州省黔南州惠水縣,目前囊括的產品(作品)有文藝演出、音像、白酒副食品。依托黔南州豐富的民族文化和資源,民間的蘆笙、蠟染、吊腳樓、楓香染工藝等也是其獨特的文化產品和符號。對于物質特征的視覺設計表現,比較具體而直接。首要任務是構建統一的視覺形象,并以此形成一套可被廣泛應用在不同場合、不同媒介上的視覺識別系統。由于目前已有的文化產品中被人熟知的大部分是文藝演出和一些文旅周邊,因此可以利用這些已有文化產品,設計開發出能夠體現“好花紅”音樂屬性的視覺符號,并通過優化設計去了解這些符號在其他產品上的表現,最終確定能夠表現物質特征的形象設計。
針對精神特征的視覺形象設計則更為復雜。文化品牌的精神特征是根植在特定文化傳統中,經過長期的發展積累,最終形成了被受眾廣泛接受的文化觀念,這些內容需要更深入地挖掘,更準確地把握目標文化對比其他文化的差異,根據已有的精神特征和希望構建的特征進行反復打磨。黔南州有豐富的布依族、苗族及其他少數民族文化資源,這些特質在與區域特有的人文自然相結合,產生出獨有的形象,因此對“好花紅”文化品牌的形象設計必須是能夠體現出這些精神特質,同時又能夠和諧運用到各種場景中。另外,對文化的挖掘其根本目標是繼承和發揚,在構建精神特質的視覺形象時,要避免出現對品牌文化和自然生態的過度開發,保持對“好花紅”傳統文化的價值認同。最后,要做好“好花紅”文化品牌精神特征層面的視覺形象設計,就要保持品牌獨有的精神特征和魅力,在維系好廣泛認同的價值下,結合時代背景不斷與時俱進。
文化品牌的創建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圍繞其展開的視覺形象設計就是不可缺少的關鍵一步。只有找準了文化品牌形象定位,通過恰當的視覺手段將其內在可視化表達,才能讓文化品牌得到有效傳遞的機會。作為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的“好花紅”,在已經有了一定認識前提下,更需要謹慎且全面的設計考量,設計出滿足物質特征和精神特征的視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