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栓榕
“讀思達”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其被廣泛運用到教學中。目前,“讀思達”教學 法能推動學科核心素養的成功落地。通過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運用“讀思達”教學法,活躍了政治課堂的氛圍,學生獲得更多發言的機會,他們站在講臺這個聚焦點發表自己的看法。政治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課堂,而是學生的課堂,他們之間相互交流,相互溝通,這提高了政治課堂的效率。
現階段,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教師的“教”慢慢退出教學舞臺,而學生的“學”逐漸登上教學舞臺。由此可見,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教授學生相關的理論知識,還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作為一名高中政治教師,其要靈活轉變角色,即從傳授者向著引導者的方向轉變。教學中,衡量學生好與壞時,不能僅僅通過學生成績的高與低來進行評判,而是要考慮到學生的其他方面,如:綜合素養、綜合能力。在此基礎上,相關的學者開始調查、分析、研究,提出了“讀思達”這一教學方法。
“讀思達”這一教學理論來源于認知加工理論。所謂認知加工理論指的是一個比較完整的認知過程,其中包括了以下三個環節:第一環節,認知輸入環節;第二環節,認知加工環節;第三環節,認知輸出環節。為此,在學習政治學科知識時,也應該包括閱讀、思考、表達這三個環節,這才是完整的學習過程。只有將閱讀、思考、表達這三個環節相融合起來,通過閱讀引發思考,通過思考幫助表達,再通過表達促進思考。
“讀思達”教學法是一種通用型的教學法,并且適用于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中。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運用“讀思達”教學法時,具體表現如下:高中政治教學=政治知識閱讀+政治問題思考+政治知識表達,這樣做的目的在于通過學習點滴知識,使得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體系,同時,使得學生慢慢具備政治思維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
“讀思達”教學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運用時,“讀”是第一步。所謂“讀”是指讀教材、讀問題。高中生已經初步具備閱讀的能力,在政治教學中,他們要深度閱讀,了解每個詞、每個句子、每個段落要表達的意思。為此,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上的相關知識點,掌握本節課的基本概念,真正做到讀懂、讀透。政治學科與實際生活密不可分,通常情況下,政治問題來源于我們的實際生活,如何將政治教材上的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成為教學重點,同時又是教學難點。
政治課堂上,除了閱讀教材上的知識點,還要閱讀一些課外時政內容,通過閱讀在學生腦海中形成更多疑問,這些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引導學生形成完整的政治思維。
“讀思達”教學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運用時,“思”是第二步。“思”主要是思考知識點的邏輯關系,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當學生閱讀完教材知識之后,學生能深入感知問題的本質、內涵。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思考占據核心位置。所謂思考是整合信息、加工信息。通過深度閱讀信息,學生進一步思考,將信息整合為自己的內容,從而實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如何解決問題,通過反復分析、研究等一系列思考活動,使得學生掌握要領知識,同時,學生也逐步掌握了思考的方法和思考的技巧。
“讀思達”教學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運用時,“達”是第三步。其中“達”強調的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敘述能力。通過深度閱讀和思考之后,學生重點就是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路和主張,輸出自己的觀點。
高中政治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通過讓學生踴躍發言,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培養學生的政治思維,活躍政治課堂的氛圍。隨著學生自主表達機會的不斷增多,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都會得到明顯的提升。
作為一名高中政治教師,其要清楚地認識到“讀思達”教學方法的內涵,通過閱讀引發思考,通過思考幫助表達,通過表達促進思考,通過將閱讀、思考、表達這三者相結合,積極落實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同時,課堂上,教師要從學生間的差異性出發,活躍課堂的氛圍,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政治課堂中,拓寬學生的政治思維,培養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