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方順橋村學校,河北 保定 072150)
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有著豐富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理論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出了“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的話語。19世紀德國哲學家、心理學家,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赫爾巴特學派也將興趣視為教育過程必須借助的“保險絲”。可見,將興趣作為學生學習過程產生動力的源泉,是大家的共識。的確,興趣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是永不枯竭的動源泉,那么如何讓學生對數學有長久的興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問題。
隨著年級的升高,知識的深入,難度的增加,有的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種策略來及時地激勵他們,督促他們。
教師是否能夠充分利用好教材,讓學生多參與活動,改變過去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關鍵在于對新理念的運用,在于對學生活動的組織情況。以往的數學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被動接受,勢必會在學習上有很強依賴性,長此以往,他們會出現明顯的厭學情緒和學習效率低下的情況。
新教材的編排體現了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課程的很多章節都向學生提供了現實、有趣、富有挑戰性的學習素材,以及操作性很強的可以用來探究和討論的內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圍繞這些提示和活動來展開,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動起來,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知識的需要。如教學“十幾減9”時,由于小學生的思維屬于具體思維,我通常會采取實物引入,并設置一定的情景。首先由一個實際問題引人,“軒軒家來了一些客人,為了招待他們,懂事的軒軒洗了12個蘋果,客人吃了9個,還剩幾個蘋果?”然后讓學生自己畫出題圖,當學生直觀數出還剩3個蘋果后,我夸獎了他們。然后我故意告訴學生說還有更好地方法,既省時有省力,問大家想不想知道?問誰能想出新的好的方法,這時就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創造。此時學生在教師的調動下和引導下會大膽地、主動地去探索、去創造,最終找到方法。以這樣的形式找到答案,學生肯定會有成就感,會嘗到學習的甜頭,一旦有了這樣的感覺,他們會被這種感覺吸引,從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俗話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多夸獎學生,多鼓勵學生是最好的教學方法。當我們不知道怎樣幫助學生時,不妨就夸夸他。世界上最最糟糕的事情,莫過于經常挑別人的毛病,給別人提意見,學生最不愿意的就是接受別人的指責和批評。我們不妨想想,在和學生的度過每一節課里,給予了他們多少鼓勵和贊美,又給予了他們多少批評和指責。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諷刺、批判、挑剔,終有一天學生會悲觀地想:我在學習數學方面這么笨,我肯定是沒有學習數學的天分。這樣,學生會因為感覺教師不喜歡他而沒有了學習的動力,進而不喜歡數學課。總之,以責備的態度地對待學生,是我們作為教育者最忌諱的方式。
所以,請不要吝嗇鼓勵,因為鼓勵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請不要小看鼓勵,因為鼓勵可以開啟學生心理情感大門的鑰匙,可以拉近雙方的距離。在課上,我會因為學生的一次積極的討論而表揚他,會因為一次完整的演算而給他鼓掌,會因為作業書寫有進步而獎勵給他一朵紅花,會因為幫助同學講解難題而讓全班同學向他學習,會因為班級數學比賽得獎而為他頒獎。
當然,鼓勵和表揚不能隨便,對學生的表揚一定要具體,不能總是流于形式。比如,有些教師總是把“你真棒”“你真聰明”“你是最好的”等話放在嘴邊,不管學生的表現如何都用這些話語來表揚。這樣的做法并不值得提倡,也不符合評價的原則,鼓勵和表揚是評價的一種方法,該鼓勵的時候一定要鼓勵,不要吝嗇,但也不能濫用。因為小學生心理不夠成熟,經常給予簡單的類似“你真聰明”這樣的表揚,會讓他產生認知誤區,認為自己真的很聰明,不管做什么都是最好的,不管做的怎樣,最終教師都會夸獎。我們要對學生有個客觀的評價,夸獎他們,但必須要讓學生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而受到了夸獎和鼓勵。
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工作中計數、計算及推理、對事物的計數、各種數量之間的計算和比較相關的量,都要用到數學的知識和思想方法,也就是說數學在生活實際中使用價值是很高的。所以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我們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非常有用的,學習數學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這就需要教師把生活實際中的問題引入到課堂上,讓學生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比如,在教學一年級的《認識人民幣》一節時,我設計了一個購物活動,讓一部分學生扮演售貨員,另一部分學生模仿顧客,在布置好的小文具柜前購物。我把活動分為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發放到學生手中的是幾角錢,讓他們去購買相應的東西;第二個環節,發放到手中的是幾元錢,讓他們再購買相應的物品。這樣學生在爭先恐后地用仿真樣幣購買鉛筆、本子、橡皮的過程中,既認識了錢幣,又知道了錢幣是如何找零的,是如何運用減法運算的。
除了把生活實際引入到課堂之外,我們還要倡導學生主動把課本上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比如怎樣認識鐘表,怎樣看懂日歷,怎樣用尺子丈量物品等。偉大的數學家華羅庚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活之謎、日月之繁,無處不用數學。” 我們應讓學生從小學開始發現數學的妙處,發現數學的用處,從而感到學習數學的意義,并激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