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開州區百里初級中學,重慶 開州 405425)
立足于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除了要讓學生獲得知識水平上的成長,還需要培養學生健康、健全的品格以及良好的道德修養。語數外等基礎文化類課程偏重于對學生知識層面的教育,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知法、守法,遵守圍護社會穩定的規則??梢?,道德與法制教學質量也直接關系著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那么,如何開展道德與法制教學才能提升起教學質量呢,本文圍繞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
道德與法治教學是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方式,文化課是知識點和知識點之間的碰撞,還德育是心靈的碰撞,是情感上的認同。因此,道德和法治教學并不能將其單純作為一門知識去傳授,會讓學生感受到壓抑,還是需要以師生之間的思想、情感交流為基礎,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首先,教師需要重視課堂上學生的情感體驗,從學生認知的角度分析問題,逐漸引導,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采取學生可以領悟和接受的授課方式,合理選擇教學內容,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實現情感共鳴。如果教師一味地按照自己的邏輯和想法教學,就會與學生產生代溝,或者無法讓學生信服,降低教學效果。其次,道德與法治教學并不是教師降解為主,也不是以學生自我感悟、研究為主,而是雙方的溝通,因此,教師、學生同為課堂的主體,教師要認真地聽取學生的感受,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生也需要通過教師的引導對自己的觀念重新審視和認知,只有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理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與其他學科間的很多內容有較強的相關性,教學過程中可以和其他學科結合可開展交叉教學,一方面可以為道德與法治教學提供更多與實踐融合的機會,獲得更多教學的素材,一方面可以借助其他學科來落實道德與法制的相關內容,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同時,還可以通過這種交叉教學來衍生出更多新的知識,拓展學生知識范疇,給予學生更多新穎、豐富的體驗。比如,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涉及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結合學校開展的心理健康課程進行教學?;蛘?,教師利用班會組織“反思會”等活動,讓學生對自己這段時間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和思考,使其成為道德與法制教學的形式等等。還有,社會的運行需要法律來約束,班級的管理需要課堂制度來規范,兩者之間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將課堂制度作為一種教學資源應用到道德與法制教學中,是一種創新型的教學內容。
道德與法治是以社會為基礎而體現的,只有參與到社會活動中,才能真正地體會一些知識,也才能有機會運用學到的知識。如果脫離了社會背景,道德與法治無法充分體現。因此,道德與法制的教學效果到底如何,需要通過學生參與到社會活動的表現來觀察,同時利用社會活動給予學生更全面的學習體驗和感受。此外,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要與他人交流、協作,因此還能夠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讓學生了解在社會規則是什么樣的,需要以什么樣的態度和思想來面對社會。但是,社會實踐活動需要教師充分準備,一方面活動的內容、形式、主題要結合教材、學生身心發展等選擇,以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一方面要做好應急措施,一旦學生在活動中出現突發狀況,教師可以妥善處理。
首先,教師需要根據教材的內容聯系生活實際,以其為素材將相關問題明顯地呈現出來,讓學生們分析、討論,引導學生從生活的角度來認知相關知識,教會學生觀察生活。生活環境是學生最為熟悉的環境,也是學生最多參與的環境,與生活實際結合教學對學生知識結構的完善有重要作用。比如,組織學生參加社會活動、公益活動等,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的品質。其次,生活中有很多載體可以用于道德與法治教學,尤其是對生活中的時事素材要擅于挖掘使用。比如,帶領學生參觀英雄紀念館、名勝古跡等,將相關的人物事跡講給學生聽,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再次,多數學生對時事國事漠不關心,缺少社會責任感,教師在教學時需要結合時事政治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政治觀念,提高其主人翁意識。
社會的進步帶動了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貧富差距的增大導致了社會矛盾的凸顯,為維護社會持續穩定的發展,除了法律層面的約束和管理,學校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十分必要。然而,道德與法制教育并不是空談理論,需要發揮教師、學生的雙主體價值,與多種載體融合教學,并結合生活、時事政治等內容,才能保障教學的有效性,落實核心素養培養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