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市民族中學,貴州 安順 561000)
高中階段作為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學習階段,在學習過程中應對學業規劃進行融入,以此確保學生的學習更具目的性和方向。在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環節,將學業規劃進行植入,可以確保學生更加系統完善的對通用技術知識進行學習,進而有效確保學生通用技術學習能力的提升。
高中階段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較為重要,甚至可以說高中階段的學習對學生的前途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細化來說,雖然在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的文理不在分科,但是也應按照年級進行學業規劃。比如,高一階段應進行基礎性學業規劃;高二階段應進行區別性學業規劃;高三階段應進行綜合性學業規劃。而通用技術在高中課堂教學當中指的是對通用性與基礎性技術相區別的技術,它的含義較為廣泛,包括必修模塊中的技術與設計專業,以及選修模塊中的建筑及其設計、電子控制技術、現代農業技術及機器人的簡易制作等科目。由于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涉及面較廣,因此,如何在通用技術課堂教學環節植入學業規劃,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具體來說,在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實踐中,若想培養學生的通用技術學業規劃意識,對學生來說并非一蹴而就的。教師應從學生實際學習通用技術知識能力的視角著眼,以循序漸進的模式對學生進行學業規劃指導。此外,教師還應根據學生年級的不同,將差異化年級學生的學業發展目標視為出發點,分別在理論、實踐、活動三個層面橫向與通用技術學業規劃專題進行融合,縱向與高中三個學年段進行貫通,包括體驗層面的學業規劃、研究層面的學業規劃,以此助力學生如何對信息進行獲取,并逐步引導學生從基礎認知,過渡到聚焦能力,再過渡到相關知識的獲取,這種逐級遞減的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通用技術知識選擇能力,并確保學生可以將更加個性化的通用知識能力得以提升。
在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在授課環節引導學生對通用技術學業規劃進行探討,以此對學生的通用技術學習目標有一個基礎層面的了解。同時,教師也可以采取個別談話、家庭訪問、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學生的學業規劃目標進行深度了解。在綜合以上兩種模式后,教師可以從學生視角出發,對學業規劃的利弊進行分析,然后將其進行重新的合理組合,以此確保學生未來發展方向與國家的要求具有較高的契合度,同時也與學生的興趣愛好形成有效貼合。
具體來說,就普通高中的通用技術課程來說,隸屬于通識教育范疇,也是高中階段學生的必修課程,其教學主旨在于對學生的技術素養進行提升。同時,在對通用技術知識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與學生的文化背景、學習興趣、生活經歷等內容進行結合,并鼓勵學生以多元化模式對課程和教材有機進行選擇,從而確保學生可以進行個性化的發展。此外,也應在這一基礎上,為學生的學業規劃做出指導。使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化特點、自己的先天特質在選擇好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情況下,再進行精細化的學業規劃。同時,在進行學業規劃的過程中,也應立足科學視角,按照年級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規劃。
通常來講,所說的學業規劃指的就是職業規劃的拓展和延伸。在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學業規劃的過程中,應為學生創設與實際生活相關聯的任務驅動場景,并將其中對學生有幫助的知識在現實層面進行運用從而使學生對學業規劃乃至職業規劃內涵都形成一個深度認知,并確保學生完成理論知識向實踐知識的轉變。在這一前提下,可以有效確保通用技術學科知識與職業技術進行有機融合,從而使學生學業規劃的基本常識能力有所提升[3]。此外,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學生的通用技術課程學業規劃仍舊存在一定的被動性,為對學生在通用技術選修課程方面的盲目選擇問題進行突破,通用技術教師應對學生的未來學習目標進行規劃,在此基礎上將通用技術學業的基本常識的知識進行植入,并為學生啟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從而有助于學生更加清晰的對自我的學習現狀有所認知。在這一情況下,學生自然會更加體系化地對自己的學業規劃進行設定,并確保這一學業規劃與自身的實際學習能力具有較強的黏合度,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以提升。
例如,首先學生應對通用技術課程的必修模塊內容進行學業規劃,在此基礎上,再對選修課程的模塊進行學業規劃。這種主次分明的學業規劃設計模式,更有利于學生對主要的通用技術課程必修課程進行重點學習。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構建未來職業規劃場景,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以及個性特征,從職業視角出發,對學業進行規劃,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業規劃更具現實意義,也有助于將來學生在進入職業領域后,更加靈活的運用通用技術知識內容。
總而言之,在新高考改革大背景下,對學生的學業規劃能力問題更加重視。因此,在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環節,教師應將學業規劃設計在通用技術教學環節進行運用,以此確保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完善的對同樣知識技術課程進行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通用技術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