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實驗小學,貴州 銅仁 565300)
不管是在任何一個時代,閱讀的重要性都不需要筆者在此進行過多的贅述。小學低年級是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啟蒙階段,語文教學則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主戰場”,因而如何全面激發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值得探究。
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習慣意義重大,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與學生自身的發展不謀而合。課外閱讀指的是學生在課堂之外進行的各種閱讀,與課內閱讀相比,課外閱讀的內容更廣泛,層次更深入。對現如今的孩子來說,積極拓展他們的視野和思維變得十分必要,而課外閱讀則像是一扇通向世界的門,給予孩子們更多看外面的機會。大量的閱讀能夠儲備知識與能量,厚積薄發的聚集只為更好地綻放,這就是閱讀的魅力,也是閱讀的意義。第二,與新課改的方向如出一轍。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背景下,教育被賦予了全新的定義。以往“讀死書和死讀書”的模式被徹底摒棄了,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大量的課外閱讀能夠從源頭上改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讓學生在以后的語文學習中,甚至是其他科目學習中更加得心應手、有條不紊。
閱讀本就是一件循序漸進的事情,急不得,一步一個腳印非常重要。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較弱,因此一開始的分層目標設置非常關鍵。一般情況下,低年級學生才剛剛開始學習識字,詞匯量十分有限。因而,筆者認為此時的課外閱讀應該主要以童話或者是簡單寓言故事為主,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推薦一些適合于他們這個年齡階段閱讀的課外書籍?;丶乙院螅诩议L的陪伴下,學生一點一滴的閱讀和吸收,對于書中的優美詞句還可以進行摘抄或者是背誦。如此一來,課外閱讀的基調基本確定,在明確目標的指引下,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自然也會水漲船高的得到提升。而且教師的課外閱讀推薦還可以與自己的課堂教學內容相互結合起來,“課內學習、課外補”的模式會讓閱讀成效更加事半功倍。
小學低年級學生年紀較小,仍舊處于感性認識高于理性認識的特殊年齡階段,此時的他們對于故事幾乎“毫無抵抗力”。因此,要想更好地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那么從故事入手不失為一個不錯的方法。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巧妙地把故事與課外閱讀興趣這兩點有效結合在一起,以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例如:在課堂教學快要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預留幾分鐘的時間給學生們講一個趣味盎然的童話小故事,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學生漸漸滋生出無與倫比的閱讀興趣。這種教學模式常態化之后,學生心里對這些故事的喜愛程度也會日益加深。此時,教師再將一些閱讀書籍帶到課堂上,讓一些朗讀能力較好的學生將這些故事講給其他同學聽。如此一來,課外閱讀興趣的種子逐漸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原先不愿意閱讀課外書籍的學生也漸漸愛上了課外閱讀,興趣的提升也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實現。很顯然,這就是教師巧妙借助故事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典型范例,整個過程一氣呵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該過程的完成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切勿心浮氣躁或者是揠苗助長,否則不但不能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相反會讓剛剛萌芽的“興趣種子”消失殆盡。
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對于課外閱讀興趣的激發亦是如此。不少學生常常抱怨課外閱讀很難,自己根本完成不了。其實深究起來并不是課外閱讀有多難,而是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因此,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變得至關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閱讀方法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讓學生學會帶著目的去閱讀,而非只是泛泛而讀或者是囫圇吞棗。例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讀,這樣的閱讀就是有方向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將自己喜歡或者是感興趣的地方摘錄下來??傊?,這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課外閱讀方法,十分適合學生自己在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使用和借鑒。有了教師“四兩撥千斤”的閱讀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之火勢必會逐漸燃燒起來,課外閱讀的效果也會變得越來越好,閱讀數量自然也會越來越多。
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課外閱讀正處于起步階段。此時,如果一味地依靠灌輸或者是強壓顯然是不奏效的。因此,在培養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過程中,氛圍和環境的營造,教師要多花一點時間和精力。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室中張貼“好書推薦清單”。在清單中羅列著本周給大家推薦的課外閱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同時,閱讀清單要定期更換,閱讀后還可組織同學進行相互溝通、交流。這個過程看似只是閱讀課外書籍,其實又并不限于課外閱讀,小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顯著提升。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小學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過程任重而道遠。每一個語文教師應該重視閱讀教學,并將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結合在一起,通過恰當的手段和方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閱讀興趣,并助力他們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