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業和信息化職業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0)
網絡時代高職院校生思想政治教育,雖然存在著諸多問題,但仍舊是可以克服和解決的。這需要高校重視、相關教師采取行動,并正視網絡的優勢和劣勢,切實利用網絡引導學生步入正規,增強學生辨別能力,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盡快養成。
網絡化發展給大學思政教育帶來了更多創新的手段和宣傳方式,使學校之間的教育資源共享更加緊密,促使相關教育的教學方式得以拓展,使其綜合教育質量得到有效提升。例如通過網絡社交軟件的組織和宣傳,能夠有效降低師生之間的身份觀念,促使師生之間的交流更加平等合理,給相關教學質量的提升得到一定保證。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普及,網絡上充斥的信息繁復多樣、五花八門,其中消極的內容可能對學生的積極思想造成嚴重侵蝕,使得相關教育的作用和效果顯著降低。例如網絡社交依賴、國外反動言論、社會謠言等對學生的思維和認知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導致學生對學校“官方”教育內容的認同度降低。
大學生是社會交流活動中思想最為活躍的群體。在思想上對新鮮事物的興趣和接受性較高,容易受到多種文化的影響。隨著社會發展,社會環境中的“人間百態”逐漸在網絡上體現和發酵,導致網絡信息內容呈現出復雜性和多樣性的特點,學生思維的創新性和活躍性,更容易將學生思想價值觀念引入歧途。
在當前大學教育中,學生群體仍以90 后為主體,其生活和發展的環境和傳統國人相比具有較為明顯的差異。學生在思想上更加樂觀開放,思想綜合素質得到了充分的培養和發展。但是社會實踐經驗的匱乏,容易導致學生在網絡問題上的偏聽偏信,失去科學判斷能力,使學生深陷網絡陷阱而不自知,最終導致嚴重的教育危機和問題。
凈化網絡環境,就需要新技術的介入、新手段的采用。在高職院校可以購買并使用網絡信息過濾器,以此來防范負面信息的沖擊和覆蓋。高校作為育人的重要陣地,需要嚴格把控流傳到校園生活中的各類網絡信息,購買并使用網絡信息過濾器,使得篩選過后的信息健康、積極、正能量,將一切有誘惑性、煽動性的負面信息隔絕在外。此外,還可以建立起網絡信息污染的“防火墻”,一旦發現違規信息,即刻啟動并消除,防止信息從各個渠道滲入,保護網絡信息環境,最大化降低信息流通對大學生思想上的侵蝕。此外,高校還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中的建設,利用互聯網技術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或是在已有的校園網站中開辟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類別,讓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有一個網絡近距離接觸。此外,還可在網絡平臺中,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公開課體系,實現網絡教學,并根據學生興趣、心理特點,積極轉換教育方式、教學方法,切實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切實感受這門必修課的魅力。通過諸多努力,培養和鞏固大學生的正確價值觀,使得大學生具備堅定的政治立場、做人原則,提高大學生應對負面信息的“免疫力”,使得他們的思想更為成熟,不輕易受到蠱惑而產生動搖。除此之外,也為思想政治教育打開了全新的網絡滲透渠道,從而在大學生身上發揮出更大的育人功效。
鑒于當下大學生沉迷于網絡的現狀,思想政治教師要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引導和影響學生走出“網癮”狀態,而這個交流、教育渠道選用網絡最適合不過。選擇網絡為教育渠道有兩點原因:首先,大學生沉迷于網絡的時間較長,教師可以隨時隨地與大學生取得聯系、建立交流;其次,教師與學生所接觸時間過少,空間上也存在距離,不易于接觸和溝通。思想政治教師展開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要根據每位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教育策略,對不同心理障礙的學生要有針對性地查閱心理資料,使得心理輔導可以順利且暢快。與此同時,教師要保護學生的隱私,要客觀看待學生的缺陷、缺點,用強大的內心接納每一位學生,用關愛的心情開導每一位有問題的學生,并在教育過程中,強調沉溺于網絡的危害性,為大學生成材指出方向、指明道路。此外,在網上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要積極引用真實案例,讓學生看得真切、想得透徹,使得他們能夠盡早擺脫網癮的牽絆,實現合理應用網絡。最后,心理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多休息、多學習、多交友、多運動,切實做到身心健康發展,讓大學生真正回到現實。
思政教育的網絡化發展是應對網絡化沖擊的關鍵方向。學校思政教育組織還需要不斷加強對問題根源的深入分析和挖掘,才能保證創新和發展方式的科學性和價值作用,促使相關教學有效的適應社會發展的新需要,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