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大學政治學院,上海 201601)
培養政治工作信息化人才與基層政治工作信息化程度有直接關系,由于領導干部不重視、部隊官兵不了解,崗位職責不涉及等多方面的原因導致政治工作信息化人才培養難,政治工作信息化水平不高。
領導機關思想觀念陳舊,人才培養滯后。思想上的模糊認識必然導致行動上舉步維艱,很多單位的領導對政治工作信息化人才的培養缺乏科學規劃。不愿投入必要的人力和財力去培養信息化人才。基層部隊還存在“優不送學”“公差派學”等現象,難以保證一線官兵進入院校學習培訓。有的認為培訓投入多,見效慢,不符合單位的目標規劃,因此不愿意付出過高成本來提升政治干部的信息能力。
信息技術人員職業定位模糊,難以拴心留人。許多信息化崗位缺乏固定編制,工作起來名不正言不順,如信息化站、網絡維護中心,都缺少專門的信息化崗位編制,一般由政治部門的某個干事或是自動化站的工程師兼任,工作績效難以評估,因此大多存在“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理。有的單位在評功評獎和個人晉升方面,更加重視筆桿子的作用,導致許多心高氣傲且具有信息化技術的專業人才要么被邊緣化,要么“棄信息化從文”。有些單位顧一時任務,不管長遠發展,只看眼前任務,既不進行完整的政治能力培訓,也不設置合理編制進行挽留,一旦人員退役,就要重新選人,造成重復建設和資源費。
培養方式單一,能力水平低層次徘徊。當前,受培訓條件影響,信息化能力培訓講理論的多,提升技術的少,研究論文的多,操作實踐的少,加上培訓對象通過計算機等級考試的更少,人才培養基礎薄弱,導致信息化培訓質量不高。有的單位從事信息化崗位的干部大部分由其他專業改行而來,沒有政治工作經歷,對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設的目標任務、基本要求和方法途徑等,在認識理解上比較膚淺,難以達到政工能力與信息能力的完美融合。
對于政治干部而言,信息能力的培養要與所需要解決的軍隊政治工作問題緊密聯系起來,除了應具備基本的信息素養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備與職業特點相關的信息素養。
一是網絡收集信息的能力。當今社會自媒體高度發達,各種海量信息充斥著部隊的網絡和手機互聯網,政治干部必須收集有效信息來掌握官兵思想動態、吸收官兵意見、接受民主監督,還要利用網絡資源開展政治教育。能夠熟練運用現代手段,分析處理海量信息,篩選有用信息,屏蔽有害信息,提升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是網絡輿情引導能力。西方敵對勢力對網絡輿論的掌控,使得網絡中存在許多不良信息,試圖潛移默化對我軍官兵拔根去魂,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嚴峻形勢,要求政治干部能夠迅速有效掌握有價值的網絡信息,有效開展網上輿情分析和思想教育,追根溯源解決官兵思想問題。
三是信息安全管理能力。政治干部作為部隊安全管理的主要責任人,必須做好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必須具備一定的技術防范技能,能夠通過技術手段掌握手機網絡,發現泄密苗頭并有效處置。懂得從技術角度去防止信息攻擊,結合思想教育和制度約束,增強官兵保密意識。
四是政治工作信息創新能力。開展信息化條件下政治工作,必須具備開拓創新能力,探索信息化建設規律,創新政治工作信息化手段。要學會在不同的信息交流中產生新的思想,并且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統籌各類信息并進行預測,指導政治工作實踐。
內因是人才成長的根據,外因是人才成長的必要條件,要提升政治干部信息能力要做到多措并舉,上下聯動,黨委機關要轉變思想,為提升信息能力創造有利條件,做好人才儲備,政治干部更要以信息化為己任,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提升能力。
一是要轉變思想觀念,加大培養投入。各級領導要帶頭解放思想,樹立信息化意識,支持信息化人才培養,以備戰打仗為牽引,提升政治干部的信息能力,促進信息技術與政治工作融合,發揮信息化條件下政治工作對戰斗力的貢獻率。要轉變急功近利的思想,尊重信息能力提升的客觀規律,打好基礎,防止出現注重人才數量、忽視培訓質量,注重短期效果、忽視長遠發展的情況。
二是要完善培養體系,拓展培養方式。要擴大政工信息化人才培養規模,發揮“三位一體”人才培養優勢,提高政治干部的信息能力。發揮軍民融合的優勢,與地方網絡公司共同研究攻關課題,通過任務錘煉提升信息骨干的專業水平,還可以定向招募信息化水平高的地方文職人員充實我軍信息化人才隊伍。
三是要營造成才環境,解決發展出路。要合理設置信息化崗位,讓信息化崗位從臨時兼職轉化為專業本職,提升職業榮譽。對部分重要的信息化崗位可以設置專門的崗位津貼,在物質上給予一定幫助激發工作熱情。與地方技能評定機構接軌,鼓勵考取地方技能證書,實現信息能力的軍地兩用,解決部分人員退役的發展出路。
四是要加強信息能力的崗位鍛煉,認真做好評價。把信息能力納入政治干部能力考核范圍,并參照地方職業等級評定的做法,對政治干部進行考核,作為影響評功評獎和個人晉升的一項指標,可以不斷激勵政治干部提升信息能力。在信息化條件下的聯合作戰指揮中,讓更多的政治干部參與決策指揮,通過演習來模擬政治工作對備戰打仗的服務保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