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拱攏坪國有林場,貴州 畢節 551700)
營林生產和林業生態平衡之間,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發展的關系,尤其是在近些年人們可持續發展意識越來越強烈的背景下,其成為了人們關注及研究的熱點所在。林業發展研究的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對營林生產和林業生態平衡的研究。近些年,我國極力倡導環境友好型和節約型社會,所以,加強對營林生產管理、維護生態平衡相關問題的研究,顯得越來越重要。
第一,凈化空氣,清除污染。樹木能吸收灰層、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并能夠釋放氧氣,保持空氣清潔,既有利于自然生態的平衡,又有利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第二,防止水土流失和資源浪費。水土流失對于生態環境的破壞力極強,做好植樹造林及營林工作,既能夠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夠吸收樹木生長所需水分。第三,防風固沙。做好營林工作能夠利用森林削減風力、減少沙塵暴及自然災害的作用,實現防風固沙的目的。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飛速發展,人們對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我國林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維持林業生態平衡,不僅可以促進生態建設的發展,而且可以美化自然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就當前我國林業發展現狀來看,仍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品種單一,選種不科學。當前我國營林工作中存在品種單一的問題。之所以存在此種情況,和管理者水平較低有直接關系,導致林木的幼苗質量較低,對其成活率及質量有不利影響。另外,選種不科學問題的存在,使得所選樹種與當地氣候環境、市場需求不相契合,無法將森林的作用發揮出來。第二,營林生產管理制度不完善。營林生產管理的質量和效果與管理制度密切相關,當前營林生產管理難以提升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缺乏科學的監督監管體系,營林管理人員對待工作缺乏責任感,沒有充分發揮出營林生產管理的職能,部分管理人員在工作中因操作不當導致樹苗死亡,降低了樹苗的成活率。第三,營林管理不科學。營林管理是經濟及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但從當前的營林管理現狀來看,存在管理人員對營林認識不足的情況,使得營林工作缺乏科學的管理。再加上制度不健全、設備落后,使得營林工作人員工作熱情度較低。
營林生產工作由多個環節構成,育苗作為營林的重要前提,良種苗木是營林的基礎,要注重苗木培育工作,這樣才能夠實現對種苗基地的建設目的。具體而言,需要先對當地的自然條件等進行了解,之后利用先進技術控制種苗基地的濕度與溫度,更好地滿足苗木的生長條件,培育出更多良種苗木。
可以從市場要求這一角度入手,為了契合第一產業的需求,就需要把握生產周期短、成活率高這一關鍵點,栽種相應的樹種;為了契合第二產業需求,就需要把握科技投入和工業生產特點這一關鍵點,研究林木的深加工,以優化低層次的原材料;為了契合第三產業需求,需要把握產業鏈條這一關鍵點,種植觀賞性強的植物和林木,為林業發展創造更多條件。
只造不管的錯誤理念,是影響營林管理實效性的重要因素,必須要重視營林撫育環節。第一,幼苗的撫育,如關注出苗、生長等環節,并做好對應的撫育工作。對于林木幼林還需要做好除草及除蟲等工作,要由原來的粗放管理向高效管理過渡。第二,對于林木種類,要由少向多過渡,以此實現對林分質量的優化。第三,調動營林工作人員的熱情,如管理需具體到個人,并設置獎懲制度,嚴格執行已制定制度。
營林生產管理工作涉及多個環節、多個學科及多個部門等。因此,在林業生產管理過程中,必須充分了解和掌握當地氣候、土壤、林木種類和生長特性等,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進一步加強林業資源撫育管理工作。在水肥控制、病蟲害防治、疏枝修剪等管理工作中,應做到及時有效,保證林木生長良好。對于商品類林木,應遵循“宜撫則撫、宜造則造”的原則,充分利用森林自身的獨特生態優勢,實現“立體化”發展。根據撫育樹木的實際情況,可將其分為保護型、撫育型和補植型等,根據不同類型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維持森林生態平衡,改善生態環境,促進林地生產力的不斷提升,加大低效森林改造力度,以實現綜合管理經營。在提升營林生產管理質量中,應加強管理領導機制,促進營林計劃的全面落實。
要確保營林生產管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必須加強相應的監督和管理。營林生產管理監督體系的不斷完善,不僅可以規范營林管理工作者的行為,還能提高營林生產管理工作質量。如果發現嚴重違規操作,就必須嚴肅處理,以免對林業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完善監督體系是確保營林生產管理工作質量的根本保證。
林業發展需要優秀的人才,為了讓營林生產管理發揮最大的作用,就必須增強營林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這也是保證營林生產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通過學習、培訓、研討等途徑,提高營林生產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建設高素質的營林生產管理隊伍,有效地提高當前營林生產管理質量和水平。
營林生產中必然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需要對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并從針對性的視角科學管理,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推動營林生產工作的開展,實現林業生態平衡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