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少年宮,浙江 溫州 325000)
目前學校的舞蹈藝術教育課程是比較缺失的,不能滿足學生進一步的需求,因此校外少兒舞蹈培訓便是風生水起,少兒舞蹈培訓成為校外培訓機構的核心重鎮。與校內相比,無論在硬件設施上,還是在師資力量上,校外少兒舞蹈培訓都占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少兒舞蹈市場資源自由配置之下,培訓機構之間的競爭也愈演越烈,競爭的結果是在培訓中有明顯成果的無疑占有絕對的優勢。因此培訓機構爭取各種資源,在少兒舞蹈比賽、演出、晉級的培訓考試上都非常投入。在一些大規模的比賽中,那些出色的選手很多都是來自這些越來越專業的培訓機構的學員。不管是在群體性的比賽中,還是在綜藝節目里,參賽的選手在少兒舞蹈上都比較有造詣,在表現的張力上,在藝術技巧上,都受到了專家的好評。
對于孩子們的舞蹈教育與專業教育是不同的,它本身是一種素質教育。少兒舞蹈即通過兒童對舞蹈美的感知與創造,以培養少兒的審美情趣為目標,“用生動的肢體語言來提升兒童的審美能力,并影響孩子的世界觀,培養孩子們的高尚道德和審美水平。[1]”少兒舞蹈教育是孩子們的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舞蹈教育作為舞蹈藝術教學活動形態的總稱,換言之,即通過教學程序讓學生領悟舞蹈藝術表達方式。
家長對少兒舞蹈教育的認識來源于學校與培訓機構的引導。一是多數學校把藝術特長與學生的升學掛鉤,這對家長而言也是無奈的選擇,因為大勢所趨,每個家長都不想讓孩子在起步階段存在短板,所以不輸在起跑線上地培養孩子增長學分的所謂興趣是必然的。二是很多家長對藝術也是具有模糊的概念,在這種模糊的狀態下,培訓機構投其所好自然助長舞蹈也是一門技術的觀念。
舞蹈教育的導向無疑具有權威性,這種權威性不是在理念上的權威性而是在具體落實中的統攝力。少兒舞蹈教育是素質教育,是審美教育,這是人所共知的口號,但是在具體評判標準上,還是要看硬功夫,因為素質與審美能力沒有標準,也無法評判,這就出現了口號與行動背離的悖論。
培訓機構因為利益驅使往往對家長的心思有一種誤判。他們以為家長都重視實效,不是要舞蹈本身的價值,而是要舞蹈的升值。其實則不然,很大一部分家長確實衷心希望有一個平臺培養孩子的藝術素養。遺憾的是,他們很難找到一家把舞蹈當作一門藝術修養的機構。所謂修養,在現實中,不過是一個空洞的口號而已。為此,培訓者應該轉變經營理念,把舞蹈視為藝術,把它落實為一種名副其實的審美教育,這既可以出現新的經濟增長點,又回到了培訓者的良知與藝術的本體。總而言之,在少兒舞蹈教育中,教育者、家長與培訓者應該打開溝通的壁壘,讓少兒舞蹈教育形成良性循環。
少兒舞蹈教育是一種素質教育與審美教育,首先需要了解少兒的身心特征,然后在教學上才可以進行科學的定位,做到因材施教。少兒的身體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因此,教師在編排舞蹈動作時不能超過孩子可承受的能力范圍。身體訓練是打好的舞蹈基本功底的基礎,對兒童的四肢,軀干和肩部,腰部,腿部等部位的訓練要加以重視。由于舞蹈動作高度美化和規范化,所以必須要有科學合理的培訓計劃,注重訓練技能的節奏。重點訓練拉伸腿部關節韌帶。注重壓肩訓練,打開少兒頸肩部關節韌帶。注意孩子的腿,腳,背部訓練,孩子們形成良好的形體和優美的動作。
少兒舞蹈教育的主體是兒童,然而兒童在整個過程中都處于邊緣地位。換言之,舞蹈興趣對某些兒童而言不是自身的興趣而是家長的興趣。所謂一種藝術教育門類連最起碼的趣味性都沒有,或者是越培養越沒有興趣,這是一個可悲的斷然不能再延續的現象。關于少兒舞蹈教育中對興趣的培養已經引起學界的關注,所以在實踐中也應該把切實可行的理論付諸實施。目前社會上某些舞蹈培訓機構是以舞蹈基本功技巧為重點的成人式的教育方法,這種方法既限制了少兒的想象力,又使舞蹈課程了無生趣。
在少兒舞蹈具體實練中,基本功訓練的一個重要維度便是關于技巧的訓練。技巧的訓練是培養學生舞蹈能力的重要方面。但在孩子身體的能力沒有發育到一定程度,過多的技巧和難度訓練會使孩子的肌肉和骨骼超負荷承受壓力。雖然通過強訓可以使他們掌握一些技巧,卻對身體的發育產生巨大影響(肌肉、骨骼、關節和身高等受影響)。為此,在少兒舞蹈技巧的訓練上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這一點主要是對少兒舞蹈老師提出的要求,在具體的訓練過程中,舞蹈教師需要掌握技巧訓練中反復出現的問題,認真總結然后實施正確的方法,促使技巧訓練獲得最佳的效果,進而為少兒舞蹈的循序漸進地展開奠定一定的基礎。
總之,少兒舞蹈是讓孩子們創造美、感知美。要根據舞蹈教育的自身特點,從實際出發,結合少兒身心育規律,找出科學、合理、有效的訓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