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少華
(河南省駐馬店市驛城區水屯鎮大劉小學,河南 駐馬店 463000)
現代教學理念脫離了傳統教學,不再只重視對學生語文數學和英語的培養,而是全面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技能,中國需要的全方面人才。對于小學音樂的學習,教師也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音樂是可以幫助人平心靜氣,沉淀心性,提升欣賞藝術的能力,豐富自我情感世界的存在,音樂的學習對于小學生健康成長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教師們如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學會欣賞音樂,提高自身欣賞審美能力,沉淀自我是教師們面對的問題。
情景教學是指教師通過營造具體情境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進入創設的情景進行體驗,教師將知識滲透在情境中,幫助學生學習與理解。對于音樂的教學這種方法依然使用,教師可以根據具體音樂作品的時代背景或故事背景進行情景創設,讓學生積極參與融入環境,身臨其境去體會音樂中包含的感情色彩,體會其中的美妙,鍛煉欣賞能力,培養音樂興趣。音樂就是一個感官的世界,認識音樂、走進音樂都必須依靠感官力量的牽引。傳統課堂上僅僅靠聽來了解音樂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深入人文層面的學習,聽音樂顯得單薄、單調。教師要有意識的發動學生的全面感官,為學生創設結合觀、聽、感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從放松、充實的課堂氛圍中有效感知音樂中的人文元素,并且在全方位感受過程中逐漸積累敏銳的人文感知能力和積極的學習情緒。比如,教師在教學《找春天》音樂課程時,可以先給學生提問:“大家對春天都有什么印象?”通過學生積極回憶春天的特征調動起積極性,之后可以將學生帶到校園中,讓學生尋找春天,發現春天,之后組織同學們聚在一起,播放《找春天》歌曲,讓學生在春天的氣息中進行欣賞,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體會到音樂中包含的情感,并且和自己親身體驗相結合,靜下心閉上眼睛慢慢欣賞。這種身臨情景,創造與歌曲相符合的場景進行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陶冶情操,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課堂效果較好。
全面培養學生是教育部與現代社會為教師提出的教學要求,不光是教學科目齊全,而且知識層面也要拓展。對于音樂課教學,不能僅僅是針對音樂課本知識進行授課,而是應該多角度、全方面進行普及。要從樂器知識、情感文化、作曲家等各方面進行教學,這樣不僅可以放松學生精神,還能讓學生懂得更多的知識,通過欣賞音樂來進行情感體驗,揣摩作曲家的心情,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比如,在學習《我愛祖國天安門》歌曲時,教師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了解中國成立時的相關知識與背景,之后在課上可以先給學生講解祖國取得如今成就的不易,中國成立之前所遇到的種種不易,讓學生體會到作曲家在作曲的時候滿懷激動的心情,同時也可以通過介紹歌曲背景來激發學生對國家的熱愛,培養學生的感激之情,激發學生好好學習報效祖國的情感。之后給學生介紹樂譜與樂器知識,拓寬學習音樂的層面。最后讓學生閉上眼認真聆聽歌曲,體會作者在音樂與歌詞中所表達出的情感,這種欣賞的過程是陶冶情操,完善自我情感世界,激發情感的,可以培養正確的價值觀。這種教學可以讓學生多方面進行培養,達到音樂課教學目的。
小學生因心理年齡因素,具有活潑好動、求知欲和好奇心強的天性。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中要結合學生性格特點及學習接受能力,適當穿插游戲進行趣味教學,實現良好的音樂教學成效。比如,教師在教授《小麻雀》這首歌曲時,首先制作一定數量的數字卡片發放給部分學生,并要求學生記住數字卡片對應的歌詞。隨后,開始教授學生演唱歌曲,教師演唱一句,學生學唱一句。這樣往復幾次,學生們再自行演唱練習。緊接著,教師叫出幾名擁有數字卡片的學生走到講臺前,按照之前標記的對應歌詞,教師開始引導指揮學生們開始演唱。教師提到哪個數字卡片,哪位學生就唱出對應歌詞。而且上臺的學生依次輪換,保證每位學生都能有這樣的游戲和演唱機會。最后,全班學生一起演唱《小麻雀》這首歌曲。
綜上所述,現代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為人們的物質生活的高質量提供了基礎。科技的創新將音樂帶到了人們的身邊,可以隨時隨地聽歌。音樂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如果進行觀察會發現大部分人走在街道上都會帶著耳機聽音樂。音樂能夠給人們的生活增添色彩,度過無聊的時光。對于小學生階段,音樂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從小培養學生樂感,提高自身品味,幫助平心靜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