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麗
(遼寧省鐵嶺市西豐縣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遼寧 鐵嶺 112499)
部分教師在講述法律基礎課時,使用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也就是教學中常見的講授法,教師僅僅依靠口頭語言向學生解釋課程重難點,這種較為落后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目前,中職學校法律基礎課程的教材內容存在一定的問題,教材內容編寫不夠合理,與學生學習、生活、工作相關的知識點較少,根本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理論聯系實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職業觀。學生道德是在校讀書的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所應遵循的基本的道德規范。學生時期的道德狀況,直接關系他們以后走上各種職業崗位的職業道德面貌。學生道德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中華民族歷來由推崇道德楷模的傳統,“見賢思齊”是古之明訓。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道德榜樣的民族。樹立道德典型,充分發揮道德模范人物的帶動、示范作用,對于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有著積極的作用。我們也經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要善于發掘典型、尋找學生身邊人作為榜樣,將他們的先進事跡講給學生聽,這樣把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才能把學生最不喜歡聽的人生觀、世界觀的知識滲透給學生,讓我們的學生在學習知識、學習生活的同時學會做人,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終身受益無窮。
根據相關研究可知,在進行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時,教師應當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主體地位的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創新思維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師教學質量與學生學習效率。目前常用的設計教學情境的教學行為主要有以下三種:問題式情境、案例式情境、模擬法庭式情境。問題式情境主要是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為基礎提出相應的問題以供學生思考,使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調動學習積極性。以筆者為例,在為學生講解“民法起訴期限”的知識時,會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人們日常生活中寫下的欠條有法律效力嗎?什么格式的欠條才有法律效力?什么樣的欠條無效?”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會不自覺的聯系生活情境,使整個教學導入過程更加順利。案例式情景主要是以本節課的法律知識為基礎出示典型案例作為分析的主要方向,例如之前發生的“昆山龍哥案”便被筆者作為正當防衛的案例進行講解,便于學生更好理解“正當防衛”的理論知識。至于模擬法庭式情境,則是將教室布置成為法庭現場,選擇恰當的案例作為本次審理的內容,學生自行安排相應角色,參與整個審理過程,使學生在親身參與過程中不斷加強法律基礎課內容的了解與掌握。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教師應當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正確的認識法律基礎課的存在意義,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法律基礎課的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刪減,使學生學到的知識更符合其心理、思想的需求。還可以結合實際案例開展教學,使學生從實際案例分析相關法律知識,提高學生核心素養,這便是案例教學法在法律基礎課中的作用。部分教師會選擇圖示法與啟發誘導法,將法律基礎課的知識點內容整理成為圖表,以便于學生更好掌握法律基礎課知識。教師還需要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學習能力為基礎引導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以筆者為例,在進行法律基礎課教學時,常會使用社會實踐法開展教學,組織學生到法院旁聽各類案件的審理,或是從生活中尋找適合的案例作為教學案例,設計課堂小法庭,使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在課堂上對案例做出審理,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相關知識。
法律基礎課的教學主要是為了給學生普及法律法規知識,因此,教師必須對法律法規條文及相關案例足夠了解且有一定的深入研究,才能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為學生帶來高質量的法律基礎課程教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培養學生的法律思想素養。教師應當將與學生生活、學習與工作相關的法律內容作為重點進行講解,如《合同法》、《婚姻法》等。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生硬的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學生在這樣教學模式下往往不能理解課堂教學內容,還會逐漸對法律基礎課產生排斥心理,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法律素養。因此,教師既需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始終以平等、熱情、鼓勵的態度面對學生,及時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為學生帶來更高質量的法律基礎課教學。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還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將法律知識應用在現實生活中的能力。教師在進行學習時,除了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之外,還要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精心準備課堂教學的相關內容,適當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并掌握所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