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巖
(吉林省長春希望高中,吉林 長春 130022)
高中物理是高中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對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不高,阻礙了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因此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成為擺在物理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的策略。
高中物理是抽象性較強的一門學科,對學生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大多數高中生學習感到困難,易喪失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熱情,使得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大打折扣。
在傳統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失去了“話語權”。造成了學生對教師及課本的過分依賴,沒有自己的獨立思維,沒有養成主動、積極地思考問題的習慣。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不到提升,思維得不到激發,課堂教學效率無疑是低下的。
據調查統計,大部分地區的高中物理教學都采用統一的教材、統一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群體的差異性。一方面不利于調動和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不能很好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造成了部分學生“吃不飽”,部分學生“消化不了”的現象,進一步拉大了學生之間的差距,難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物理成績,從而影響了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活動是否收到了一定的效益。學生在經過教師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獲得了具體的進步或發展,這就說明教學是“有效”的。因此,教學有沒有效益就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得好不好。所以要想學生學得好,首先就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的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的傾向。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本人的教學中,主要運用以下方法。
1.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興趣。
2.通過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來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3.通過物理學家小故事的穿插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4.通過感受成功的體驗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從“重教”向“重學”轉變。過去的教學是以教定學,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只能被動在下面聽,完全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情況下,教師內容講得再好,語言再流暢,例題再多,其課堂教學也是低效的。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給學生留有一定的練習時間,要敢于精簡“講”的內容,放手給學生多“練”的機會。可以依據具體教學內容,采用“講—練—講”或“練—講”或“講—練”的模式,注意學和教在教學過程中的最佳結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和方法,保證教和學的有機同步進行。
2.從“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重過程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過程中,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上,讓學生在感知、推理、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中發現真理,揭示規律,掌握知識,提高能力。通過推導定律、定理的過程,加深了對它們的理解,更加清楚的掌握了它們之間的聯系。使學生認識到這些定律、定理不再是毫無聯系、各自孤立的內容。在推導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也得到了訓練,能力得到發展。
3.要重視實驗操作,加強學生的親身體驗過程。物理學是一門應用性的自然科學,“所有的科學都是從實驗開始的。”專家認為:對于實驗,講十遍、百遍,不如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遍!有的教師主觀認為講實驗比做實驗來得輕松,更容易應付考試。其實不然,由于缺少親身動手操作體驗,印象不深,學生課上聽懂課后就忘了,怎么辦?你以后還得反復講。另外,實驗操作對學生的素質提高、全面發展、適應社會能力有著深遠的影響。
學生之間的差異是非常大的,無論學習能力、興趣還是家庭教育環境等都是有區別的,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這種廣泛存在的差異性,采取個別對待的態度和方式開展教學,以迎合和適應學生這種差異,讓他們始終覺得自己得到尊重和重視,從而在情感上得到和諧,對物理教學產生興趣。筆者在班級這個小環境里,以面向全體、兼顧高低水平的原則,在教學中因材施教,盡量讓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能夠趕上整體水平,同時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對其他同學進行幫助,和教師一起加強其他學生的能力和水平。通過這些手段確實能夠收到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每個學生都能夠最大限度提高學習成績和興趣的目的。在分層教學中教師的責任重大,既要理解教材要求漢要對學生能力水平有充分的了解這樣才能在尊重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實施分層教學,從而使得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都能夠端正態度、努力學習逐步縮小差距,最終達到學習共進的良好效果。
總而言之,作為高中物理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時,應轉變自身觀念,利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自覺參與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個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及效率,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及發展奠定扎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