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謹
(廣西貴港市覃塘區三里鎮第一初級中學,廣西 貴港 537124)
引言:“互聯網+”是互聯網發展的新形態,同時又是知識經濟時代互聯網形態演變的主要趨勢,也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互聯網+”應用于各行各業,尤其在教育方面具有良好的發展趨勢,推動教育事業不斷地快速良性發展。就英語教學而言,聽說讀寫的訓練屬于關鍵的教學內容,但學生往往缺乏相對直觀的語言學習環境,因此整體的英語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為此,“互聯網+”背景下的英語教學也更加具有時代意義。本文對“互聯網+”模式下的初中英語教學進行探討。
學生被動學習與主動學習具有很大的差異,如果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持續下去,那么他們很難全身心投入,甚至會產生厭學心理。而主動學習的學生學習積極性更高,且富有激情,遇到難題時也樂于挑戰,樂于探究,并從中收獲學習的快樂。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當下,學生的學習空間更加廣闊,他們可以利用互聯網瀏覽各大教育網站,獲取更多的知識,把握學習的重難點。與此同時,學生也可以結合自身學習需要,下載網絡資料作為自己輔助學習的材料,比如可以從網上下載英語音頻實現隨時隨地訓練聽力。網絡上很多優質的英語學習網站,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也可在網上自由交流學習心得,互相交流學習經驗,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方式多樣化能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學習體驗,讓學生能從多個角度學習和掌握英語知識,強化其對英語知識的理解。應用互聯網技術也能拓展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豐富師生交流方式,例如可以發揮互聯網的交互功能促進師生互動,提高師生交流的質量。學生還可以利用網絡下載自己感興趣的英語電子雜志,擴大閱讀視野。總之,“互聯網+”時代給學生的學習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互聯網技術與英語教學的銜接豐富了英語教學內容,教師掌握較強的互聯網技術有利于更加高效地處理與收集信息,有效拓展英語課堂教學的深度與廣度,從而在輔助教師教學的同時又能起到優化教學方式的作用。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教師可以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的優勢調動學生對英語學科的求知欲望,拉近學生與英語學科的距離,實現更加高效的資源共享,讓枯燥的教材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讓學生猶如置身于英語學習的真實情境中。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良好的課堂導入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又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與興趣,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傳統的課堂導入有一定的局限性,教材中的圖文都是靜態的,很難將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出來。但是教師應用互聯網就能夠增加許多鮮活的導入資源和手段,如通過多媒體課件、幻燈片、電子白板等給學生呈現教材內容,不僅激活了原本靜態的教學內容,還能提高學生理解與接受的程度,集中學生學習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需要提醒的是,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應盡可能將互聯網信息與課本知識融合在一起,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給學生營造資源豐富的教學氛圍,并將教學目標融入到具體的情境中。
就初中英語教學來看,應用頻率比較高的教學工具就是PPT課件,這一軟件操作簡單,具有較強的直觀性與交互性。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可結合課件設計,以創設英語教學情境的方式刺激學生的感官和興奮點。多媒體可以給學生展示形式多樣的學習素材,如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系統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英語屬于外語,語言的學習要依賴于環境,課堂教學空間與時間都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可以最大程度地延伸英語教學。互聯網快速發展使得大量的課件、視頻以及微課等都能在網絡上進行共享,如果學生在課堂上沒有掌握教學重難點,就可以通過群共享中的微視頻、微課等進行復習,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這也就相當于在空間上與時間上的知識延伸。以教學“定語從句”為例,教師給學生講解which、that兩個先行詞的用法時,考慮到二者用法比較接近,但是又有一定的區別,需要特別記憶的知識點較多,可利用互聯網資源,將這兩個先行詞的用法與區別制作成微課,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提高學生記憶效率。與此同時,學生也能借助互聯網,結合自身的學習水平合理確定學習的次數與時間,滿足個性化學習的需要。
結論:時代不斷發展,教育者也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應主動應用信息技術,發揮其在英語教學中的輔助作用。教師要充分認識到互聯網技術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拓展英語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求知欲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并通過創新教學策略,在教學中巧用互聯網導入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發揮多媒體的作用以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應用網絡技術拓展教學內容以實現知識的擴充與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