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霞
(甘肅省和政縣達浪學校,甘肅 和政 731200)
小學生對于新知識的理解處在一個上升期,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緊跟新課改的步伐,合理地把情景教學模式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提高課堂效率。
作為新課改的重要內容,情景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很不理想。部分學校正在落實這一教學模式,然而很多語文教師對情景教學的理解還停留在簡單的教學環節創設上,往往將情景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融合使用,減少了情景教學的使用頻率。甚至很多學校并沒有采用情景教學模式,教師仍然習慣于采用傳統模式強行灌輸知識,致使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
由于教師的經驗有限,對于情景教學的創設還不夠嫻熟,因而導致情景創設形式單一,效果不太理想。例如《小柳樹和小棗樹》一文中寫到“小柳樹實在忍不住了”,教師往往忽略“忍不住”三字,沒有將其進行情景再現。雖然后面的對話內容能夠體現“忍不住”的狀態,但是教師缺少對詞語的情景創設,教學方式單一、乏味,沒有能夠達到情景創設的效果。
小學生經驗有限,有些教師在對課文進行情景創設的過程中,為了情景而情景,內容設置超出了小學生的理解范圍,忽視了學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在《我要的是葫蘆》一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在新課導入時,情景創設“一簞食一瓢飲”,要求學生想象“瓢”的概念,從而理解“葫蘆”的概念。雖然“葫蘆”與“瓢”有部分聯系,但是文言知識屬于超綱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難度太大,最終反而會適得其反。
情景教學就是教師利用各種道具,為學生創設學習環境,達到深入理解文章內容的目的。情景教學能夠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規避學生機械接受知識的現象,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情景創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與教師的交流也會增加,同時,也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生的知識儲備較少,往往很難接受新的知識。例如,在學習《活化石》的時候,極少一部分學生見過活化石,教師就可以利用視頻播放、手工制作等多種形式為學生展現活化石的樣貌,不僅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所學內容,而且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小學生具有愛玩的天性,對于游戲的興趣往往非常濃烈。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設定進行教學。例如,在學習《回鄉偶書》時,教師可以分小組讓學生進行情景再現,一人扮演詩人賀知章,其余學生扮演“兒童”。學生根據對詩文內容的理解,小組合作表演“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情景。回家的老人兩鬢斑白,正巧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群幼稚的孩童,孩童嬉笑著詢問“客從何處來”。這樣的情景創設將詩文內容演繹得生動可感,不僅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互動協作,而且實現了寓教于樂的目的。
授課的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深入落實情景教學法,一定能夠實現教學內容的最大化。例如在《畫風》一文中,教師可以通過謎語導入文章內容。學生在猜謎的同時也對“風”的概念有了大致的了解,激發學生對“風”呈現的不同方式進行思考。這樣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思考積極性,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比較差,而且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發言不積極的狀況,因而需要教師做好引導工作,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使學生的注意力能夠全部集中到課堂教學中來,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教師需要將課堂氣氛調動起來,激勵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例如,在學習《阿德的夢》一文時,教師可以用問題的形式導入,鼓勵學生講述做過的最有趣的夢,并及時進行激勵表揚,以增加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生真正地融入其中。
小學生往往對新生事物充滿了好奇感,對新生資源的關注度極高。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課堂上,為課堂教學注入活力。例如,學習《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一文時,由于現在的小學生獨自外出的機會少之又少,幾乎沒有人親身體會過迷路,更不存在運用技巧辨識方向的機會。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為學生展示比如像陰渠里的積雪是如何呈現方向的等內容。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多方位展示,加深學生的理解。
綜上所述,情景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達到鞏固新知識的目的;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推動教學環節的順利開展與高效發展。雖然目前很多學校在實際落實的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但是堅信在不久的將來,情景教學法定會全面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之中,促其科學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