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蘭娣
(河北省保定市順平縣高于鋪鎮小學總校高于鋪學區,河北 保定 072250)
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是指教師通過某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引導學生完全融入課堂之中,構建起自主參與學習的教學模式。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是正處于對語文形成興趣和自主認知的時期,而當前小學語文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方式單一、理念落后等方面的問題亟需改進。
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上看,師生互動最常見的方式包括課堂提問、課堂集體討論和角色扮演三種。課堂提問的方式一直以來被我國教師廣泛采用,在教師提問和學生回答之間實現信息的交流,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通過小學生的回答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認知,教師也可以從中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課堂集體討論就是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讓學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掌握學習的內容,如在《坐井觀天》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集體討論如果是自己遇到類似的情況該怎么做。角色扮演就是讓學生成為語文的主角,創設出真實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之中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意義。
當前,小學語文教師都能夠有效認識到師生互動對于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意義,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仍舊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存在為了“實現互動”而“進行互動”的現象。教師作為掌握課堂進展節奏的主導,為了體現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提問的互動中缺乏技巧而生硬地進行程式化的互動。比如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單純地將教學設計的提問內容拋向學生,但是小學生可能還未走入互動狀態中,就會導致互動的有效性不明顯。
二是教師和學生各自的互動目標出現偏差,師生互動失去了實踐意義。有的教師在課堂集體討論中過于注重學生的參與度,而學生在參與互動中則過于注重向教師展示自己的互動參與,可能導致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嚴重脫離教學內容而出現混亂。這樣“分散式”的互動會影響大部分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反而影響課堂效果。
三是針對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師生互動未能形成科學統一的評價標準,即當前的師生互動評價標準是在小學語文教學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形成的,可能會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并且評價方式與互動的效果融合不深。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要想實現師生互動的預期目標,建立一個有效的師生對話模式是前提,也可以避免教師“為了互動而互動”。建立師生對話模式就是要求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不斷轉變自己相對于學生的“教師身份”,將小學生作為主體并與之進行平等對話。教師要在教學中讓小學生認識到自己可以與教師對話,那么在課堂上,教師在進行師生互動時,小學生就會更加愿意參與到師生互動中來。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前就學習內容讓學生查找資料并在課堂上邀請學生為師生分享等。
創設良好的師生互動情境是指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為小學生營造一個活潑、和諧的教學環境,讓小學生在互動中感受到語文課堂是趣味性的學習。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將教學內容轉化成小學生樂于接受的課堂情境,拉近小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例如,在學習《觀潮》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現一個潮汐的視頻短片,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并進行師生互動。小學生可以在大自然潮汐的情境中與教師實現互動,并在互動中走進課文,激發學習興趣。
合理安排互動內容就是指小學語文教師在師生互動中選用合適的教學內容,將師生互動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結合。比如,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靜夜思》等古詩詞內容時,就應該以古文釋義為重點,而不是就李白在詩中的內涵表達與小學生進行互動,以免小學生對詩詞出現理解偏差。而在學習《長城和運河》時,則可以結合課文中描繪的壯麗景觀與學生進行互動,引導小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形成明確認知。
科學制定師生互動評價的方式是要求教師改變以課程目標為基礎的對師生互動過程進行的簡單評價,而是要在綜合小學生的整體水平情況、教學內容的前提下進行科學評價,幫助小學生正確看待師生互動。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綜合運用自評、師生互評等方式,推動小學生參與到師生互動的評價之中。具體來說,就是首先引導小學生完成自我評價,重點是評價小學語文課堂學習中的自我表現和不足,并幫助小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進行改正。其次是由語文教師和小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小學生表達自己在師生互動中的學習體驗,教師向小學生表達評價的內容,促進雙方共同進步。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良好的師生互動是鍛煉小學生創新思維、實現全面發展的一個關鍵手段,有助于師生之間構建起良好的關系,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當前,針對師生互動中存在的方法單一、動機偏差等方面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高度重視,制定科學的師生互動評價方式,為小學生建立師生對話模式,著力為小學生創設出互動的情境,在結合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合理安排師生互動內容,讓小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