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定春
(貴州省凱里市地午小學,貴州 凱里 556015)
小學四年級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階段,也是打下扎實基本功的重要階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效果。在新課改逐漸推進和深化的大背景下,對小學教師的要求也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要求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手段,持續提升教學效果。眾所周知,數學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很強,挑戰著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教師應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來提升教學效率。
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推進的條件下,科學技術也在不斷進步,老師要善于利用先進的科技成果,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一方面可以豐富教學形式,另一方面,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技術具有很多優勢,它能夠把圖像、文字、聲音有效結合起來,把本來抽象的數學問題變成直觀、具體的圖片、視頻等,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學習欲望,有效鍛煉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老師故意設置諸多猜疑環節,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假設并勇敢說出來,對回答正確的同學要積極予以獎勵,對回答錯誤的同學也不要急于責怪,應對其進行耐心的正向引導,無論結果是否正確,都應多進行鼓勵,長期采用鼓勵式教學,有利于培養發散性、創造性思維。
課堂教學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師生之間的友好互動交流必不可少,因此在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能夠與學生多交流,課堂上多互動,課下多談心,把學生當朋友一樣相處,不能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帶到課堂上影響課堂氛圍,學生與老師有距離感,教學效果自然不高。而教師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情,關心和愛護每個小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與學生友好相處,打開學生心扉,就能增加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師生之間更加和睦,學生才會積極與教師在課堂上進行互動交流,從而營造出一個和諧溫馨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喜歡上數學這門課,教學效果才會不斷提高。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具有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強等特點,而實踐活動剛好滿足了學生的這一需求,通過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等措施,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材料供實踐操作,通過實踐操作實現主動參與意識和思維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初步領會到運用自身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快樂。
在小學,學生正處于獨立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讓學生自主解決一些數學問題,還有一定的困難。這時,教師要尋求有效的方式幫助小學生解決問題。解決數學問題,是數學教學過程的主要組成部分。利用合作學習法,促進學生在小組內積極討論,積極互動,共同探究,能夠增強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體驗感,更能讓學生建立起解決數學問題的信心。在課堂中擁有成功的體驗,用創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找到不同以往的學習方法,才能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全面提高、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需求,積極組織小組討論與合作學習活動,給學生展示個性化看法的空間,給學生合作交流的自由,才能讓其擁有創新的意識,并能夠獲得創新的想法。聯系生活實際,集中學生注意力小學生身心發展還處于萌芽狀態,對一切新鮮事物都比較好奇,課堂上的學習很難高度集中注意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能夠聯系生活實際,挖掘與課堂內容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數學知識,達到靈活運用課本知識的目的。
學習過程中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可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小學教育學習階段更為重要,它奠定了學生今后的學習習慣的基礎。作為教師我們要為學生樹立榜樣,該階段的學生對老師的行為有很強的模仿欲,老師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在學生面前一絲不茍,用實際行動使學生理解學習習慣的重要作用,鼓勵學生從我做起,從小做起,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做好鋪墊。
小學四年級屬于基礎知識的積累階段,所以,老師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數學教學的廣度和深度上進行合理分配,以便學生能夠適應該教學目標下的教學模式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學習質量。另外,老師還要明確區分教學重難點,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為學生創造一個主次清晰的學習框架,進一步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內容;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不僅要重視小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與表現,課外作業的布置也要引起重視。課外作業的布置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能夠有效鞏固學生當天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按時完成課外作業,可以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教師布置作業時,要按照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與能力來合理布置,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步,從而從整體上提高班級的學習效率,實現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教師必須結合數學的課程特點和小學四年級學生的特點,積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將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作為工作重心,充分利用多種有效方式,來深化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從被動灌輸知識的地位轉換到主動汲取知識的位置上來,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