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寧
(廣東省肇慶市第十二中學,廣東 肇慶 526000)
引言:由于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教育理念也在不斷的更新升級,越來越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對于英語學科教學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達到社會進步的需求,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核心素養是必然的。新課程標準也明確體現了這一點。因而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的重要性,繼而在文化意識的影響下,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繼而達到提升英語教學效率的目的。
國家對于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培育未來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以及個人終身發展的目的,從而強調學生應全方面均衡發展,不僅僅是局限于學生的智力發育,學生良好的思想品格形成,以及實踐能力的鍛煉,社會交往能力等綜合能力也應全方面均衡發展。教育理念的更新,體現了社會發展對于人才培養的要求,同時也是當代學生步入社會后應具備的能力要求。而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則必須與英語學科進行聯系,從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以及文化品格與學習能力進行培育,因此,良好的英語教學應從深入理解這幾方面的內涵開始。
在語言教學中,很多教師會過分關注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但是會忽視文化意識對學生的影響。尤其是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們經常將語言能力提升作為教學的首要任務。雖然教師也關注文化意識的引導,但常常會由于文化知識的拓展會占據大量的課堂教學的時間,從而將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放在不重要的位置,有的教師甚至直接避而不談。長時間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非常不利于學生文化意識的形成,更不利于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提升。長此以往,想要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就變得相對困難。
在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在處理文化差異的時候采用的單項引導法,很少有教師會有意識地進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或者是在講解教材的時候對文章中涉及到的文化因素進行詳細介紹。即使有部分教師會進行文化介紹,但是單一的模式很難引起學生學習興趣,難以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這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是遠遠不夠的。為解決教學的現狀,有必要優化跨文化交際意識滲透的方法,豐富教學的內容。
面對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階段的問題,教師要結合現階段教學實際情況分析,找出應對的方法,以轉變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培養的現狀。通過將文化教學有效地融入到語言引導中,促進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形成,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師可通過創設延展性任務使學生在課堂之外多閱讀英美文學作品以了解英美國家的交流表達方式從而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諸如"Grimm's Fairy Tales"(格林童話)、"Alibaba and 40 great robber"(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The Wizard of Oz"(綠野仙蹤)等均對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有所幫助。當然,學生英語知識相對較少,英語能力有限,對于許多想看卻看不懂的作品會感到力不從心,教師可推薦學生閱讀簡寫版,這樣既能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自信,又能使學生通過文學作品融入到英美等國家的生活中,滲透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單一的教學模式很難滿足長期教學發展對教學實踐的要求。在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的過程中,采用多樣化的模式滲透引導也開始變得尤為關鍵。在教學中,可以結合以下幾種模式進行引導:
1.角色扮演引導
角色扮演是學生在一種特定的語言情境中扮演不同任務的模式,通過語言、動作等將角色的想法表達出來。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學生的聽力、觀察力、想象力等都會得到顯著提升。同時,角色扮演也會對學生的興趣提升產生積極的影響,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掌握。因此,在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過程中,可以結合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理解英語知識。
2.以課后寫作、日常生活為任務導向
寫作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證明英語能力的有效途徑。英語寫作也是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難點之一。以課后寫作為任務導向滲透跨文化交際能夠避免學生養成中式英語的習慣,幫助學生更好的融入英美國家的文化交際中,掌握到更純粹的英語。教師在英語每單元的作文教學中,可以根據單元內容和文體要求適當滲透文化教學。
總而言之,學習英語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實現文化的交流。尤其是在學科核心素養理念提出之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就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在英語教學引導中,有必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找出教學中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一些解決的方法。通過不斷地引導和長期的學習反思,優化傳統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的內容,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能夠將語言學習和文化知識內化進行有機結合,從而真正地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