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鵬
(赫章縣古達苗族彝族鄉初級中學,貴州 畢節 553209)
在教育改革春風的吹拂之下,初中各學科教育都面臨著巨大的改革與創新壓力,生物教學亦不例外。在傳統的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使用和采取的教學方法十分的呆板生硬,學生對于整個生物學習過程都始終提不起興趣。在新形勢下,趣味性教學成為了大家十分熱衷的教學模式,趣味性教學能夠給教學帶來耳目一新的變化,大家都向其投去了關注的目光。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初中生物教學的趣味性開展同樣也需要“興趣作伴”。在生物教學過程中,課堂導入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教師在實施趣味性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在課堂導入上花一些功夫顯然是十分必要的。課堂導入的方式有很多,教師完全可以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選擇一個最佳方式,課前導入就如同一場大戲之前“徐徐拉開的序幕”,如果能夠借助其趣味性第一時間吸引住觀眾就自然是“最佳序幕”。因而在生物課堂的課堂導入中,教師要通過趣味性的設計,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目光,讓學生卯足勁頭進行后續學習,趣味性教學活動由此開始。
例如,教師在進行《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這一章節內容教學的時候就可以采取一個懸念設置的導入方法。教師為學生講述一個羚羊寶寶和母獅媽媽“完美邂逅”的故事。在學生的認知和理解中,羚羊如果遇到獅子的話自然是必死無疑。但是這只羚羊遇到了剛剛失去了孩子的母獅子,母獅子不但沒有吃掉羚羊,相反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寶寶。故事講述完畢之后,教師拋出“為什么獅子不吃羚羊相反要保護它呢?”這個顯然就是設置懸念的課前導入,學生們在趣味性課堂導入的刺激過程中一下子變得躍躍欲試,為了得出最終的原委,大家都聚精會神的聽講,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自然就變得“一片坦途”了。很顯然,這就是在課堂導入環節加入趣味性內容的典型范例,十分值得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和借鑒。總而言之,趣味性課前導入的過程并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和定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完全可以采取風格靈活且內容迥異的課堂導入。通過趣味課前導入的方式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感,愿意跟隨教師的步伐一步一個腳印的進行學習。
對初中學生來說,對于趣味性教學活動和教學內容的渴望自然是十分強烈的。同樣一個教學內容,教學氛圍和方式的不同就會帶來完全迥異的教學效果,這一點筆者在日常教學中深有體會。因此,趣味性教學模式的開展勢在必行。首先,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巧妙的將各種形象化的比喻引入其中,通過生動的比喻讓原先生僻且難懂的知識一下子“化險為夷”。例如,教師在進行“血液”相關內容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將血細胞中三種成分比喻成搬運工、修理工和戰士。這些生動有趣的比喻十分形象,寥寥數語的幾句比喻就能讓學生心中的疑團被徹底化解,這個就是趣味性教學方法的妙處所在。其次,善用幽默,讓趣味在教學中“自由流淌”。幽默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在趣味性生物教學過程中,幽默往往也是教師十分倚重的“教學利器”之一。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教師利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和生動有趣的肢體語言進行妙趣橫生的講解,讓原先十分晦澀難懂的知識一下子變得迎刃而解。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能夠讓教師“抖機靈”的素材十分眾多,只要教師善于思考和挖掘,勢必會在教學中創造出不同的局面,讓學生在一個興趣盎然的氛圍中積極快樂的學習,原先很多難以理解和學習的內容就變得簡單輕松了許多。
在初中課程教學體系中,生物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很強的基礎性學科。初中生物教學要想更好的實現趣味性教學活動,在實驗中狠下功夫自然也是很關鍵的。在傳統的生物教學中,教師對于實驗教學一直不是很重視,整個教學有點“虎頭蛇尾”的小遺憾。在趣味性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兩頭都要硬”的理論應該貫穿始終。在實驗中,為了增加整體的趣味性,教師可以適當加入一些學生操作和實踐的機會,在實踐中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大膽思考創新,在實踐參與中收獲滿滿的成就感和快樂。同時,趣味性實驗的使用還能夠讓學生始終對生物學習保持高漲的興趣和信心,并在不斷學習生物的康莊大道上繼續前行。例如,教師在進行“顯微鏡”相關實驗內容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將趣味性實驗模式引入其中。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教師不要第一時間將結果和如何使用告訴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自己摸索,找尋到如何正確使用顯微鏡的竅門所在。這種趣味摸索的學習效果自然比教師一股腦“倒給”學生要好很多。
據上述的分析可知,每一個初中生物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不斷揣摩趣味性教學方法的內涵和外延,在日常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深刻踐行、不斷探尋,讓初中生物教學煥發出全新的活力和魅力,也才能使每一個初中學生都在生物學習的過程中流連往返、其樂無窮。同時,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趣味性教學活動能夠讓教學的難度下降很多,學習的內容還是那些“老面孔”,但是學習的過程仿佛“披上了全新的外衣”,不管是在效果上還是在過程中都變得耳目一新了。很顯然,這就是趣味教學的初衷和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