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江
(貴州省紫云自治縣火花鎮江納小學,貴州 安順 550800)
在小學階段,教師通過科學運用網絡教學資源,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學習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獲取途徑,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日常學習中來,大大提高學生參與語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此外,教師運用網絡技術進行教學時,還可以降低教學的難度,將語文中抽象知識化為具體,讓學生能夠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課程準備環節能夠直接影響教師一節課教授內容的質量高低。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想要利用網絡來實現語文教學的高效化,就需要教師在課前準備環節,將教材的內容與計算機互聯網的內容進行聯動。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要以教學的內容作為核心,將教學大綱、參考資料和互聯網進行有機的結合,并樹立一個新型的教學理念[1]。教師需要深挖教材內容,尋找教學的核心并收集相關資源,時刻牢記著網絡環境下的教育理念特色。此外,運用互聯網進行教學拓展時,教師也可以減輕自身的書寫內容,在實際授課時,還能夠節省部分板書時間,讓學生就擴展內容進行討論,實現課堂教學的優化。但是,采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內容拓展時,由于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教師在查找相關資源時,要以教學內容作為拓展的核心,既要符合學生的生長發展的認知規律,又不能脫離語文教材的內容,這樣才能提升教學內容的涵蓋范圍。另外,由于小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決定了學生更喜歡直觀、動態、富有情感的內容,教師也可以逐步培養學生進行自主的網絡資源查找,以實現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在小學階段,參與網絡教學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建一個真實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在情境中放松身心,借由教師的引導和情境帶來的情感共鳴,實現提高小語文課堂學習效率的目標。例如,在學習“四季”這篇文章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認識一年當中的四個季節,而多媒體設備可以直接與互聯網相通,教師就可以在上課前,借由多媒體設備查找關于四季的變化和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然后完善課前備課環節的教學課件。在正式上課時,教師也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網絡教學,在創設情境的同時,豐富教學的內容。如,在進行課前引導后,教師可以讓先學生說一說自己眼中的四季是什么樣的,然后再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關于四季的短片,學生在圖像、聲音的刺激下,能夠有效的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語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進而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基于網絡環境下構建小學語文教學平臺時,教師應該根據教材中的具體教學內容,將教學活動中的相關素材、和實際操作方式全部編著其中,進而打造出一個綜合性較高的語文學習處理平臺[2]。教師要將符合教學內容的視頻、動畫、文字、音頻等整合成相關的學習課件,然后再通過網絡渠道進行資源上傳和共享。這樣就可以打破傳統教學中學生必須與老師面對面授課的限制,也方便學生在家時進行自主學習。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網絡技術進行編程,將語文教學課件編寫成小程序,然后在讓學生通過課件進行問題討論交流。例如,在學習“烏鴉喝水”時,很多學生在小時候都聽過這則寓言故事,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進行課前預習時,通過小程序進行搜索,找到關于烏鴉喝水的相關內容,然后根據程序中的引導問題,自行在網絡平臺中搜所相關知識,再通過自己的話術將內容進行總結,以此培養學生分析信息的有效性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另外,學生也可以在搜索完畢后,通過該程序跟在線的同學進行問題討論,這樣在第二天上課時,就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基于網絡環境下提高小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將學生作為主體,培養學生獨立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小學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提供給學生一個自主的學習途徑,讓學生可以利用自身的感觀進行對世界的探索和思考,并根據自己的個人實際情況,自主的設定學習的進程[3]。在網絡普及的今天,每個學生家里都有計算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需求,尋找匹配的學習資源,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適當調整學習進度。此外,教師可以通過網絡監聽功能來檢查學生黨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數據,幫助學生進行一定的微調,讓學生在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的同時,能夠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
小學語文教師想要通過網絡環境來充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合理使用網絡中的教學資源,并發揮出網絡資源教學的優勢,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以此才能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語文認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