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蓉蓉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中學,江西 吉安 343700)
隨高中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推行,高中化學的學習要求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新課改背景下要求學生通過化學學科的學習,培養(yǎng)嚴謹?shù)目茖W精神,激發(fā)探索興趣,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并能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之中。
化學是高考面臨的一門重要的理工學科。在理科綜合試卷中,化學占據(jù)了100分(滿分300分),這對學生化學知識與化學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選擇理工科的學生必須要對化學科學引起足夠的重視,在高考的巨大壓力下,學生的學習化學知識的目的就是能在高考中獲取化學高分,而對化學知識的產(chǎn)生背景與化學發(fā)展歷史以及化學原理并沒有深究,這種應試教育就容易導致我們的高中生在學習中容易產(chǎn)生思維定勢,沒有聯(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無法做到學以致用。目前,新課標課程化學教學中往往涉及到許多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例子,比如簡單的稀鹽酸(HCL)與石灰石(CaCO3)發(fā)生反應:2HCl+CaCO3=CaCl2+H2O+CO2↑,我們就可以利用酸與鹽反應的化學原理去除水壺中的水垢,這就是化學知識的實際應用。所以,應試教育下的化學教學,往往忽略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化學原理,忽視了化學學科的探究性。
化學本身課本理論性就特別強,加上學科之間的交叉聯(lián)系,自然就少不了許多數(shù)學知識,比如解決定量問題,就要用到方程問題,化學物質(zhì)結構有關知識中,原子分子的大小計量就要用到數(shù)學計量單位,再如酸堿反應問題中的PH值計算,就要用到指數(shù)對數(shù)運算等等,如此繁雜的運算與沉重的理論,學生本身就不能輕易吸收知識,教師再按照落后無趣的課堂教授方法,照本宣科,強調(diào)理論知識,單一的板書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落千丈,結果上課的結果如逆水行舟,學習效率一落千丈。
上面我們分析了高中化學教學普遍存在的兩類問題,隨新課程改革的推行,這兩類問題與新課改的要求相悖,因此,整改化學教學模式,轉變教學方向,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當前高中化學教學改革的重點內(nèi)容。
枯燥而繁多的化學知識理論成為了高中學生學習化學的大敵,面對密密麻麻的化學語言符號以及繁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許多學生不知所措,因此,老師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將學生被動學轉向主動學習狀態(tài),老師們要將復雜的化學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使他們之間產(chǎn)生緊密聯(lián)系,以方便學生們的記憶與使用,比如可以應用特殊稱謂給化學知識作幽默解釋。再者,教師們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播放有關化學實驗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觀看化學反應的情形,吸引大家的專注力,當然,設施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老師可以指導同學們真正進行一場化學反應實驗,讓學生深刻體會化學反應的進行,激發(fā)他們的探索興趣,主動學習。
化學教學轉變的另一大方向就是要將高中化學教育由應試教育轉向探究教育,說的就是要在鞏固化學基礎知識之上開展化學問題探究活動,主體就是通過生活實例分析與化學實驗操作來探求化學問題的真相。探究教學的目的就是深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鍛煉學生的計劃水平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水平,激發(fā)其創(chuàng)新能力,使其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我們把探究教學細化為四步:提出化學研究問題并作出假設,商討研究方案與實驗,實施方案或實驗,總結。當然,這需要建立在學習小組合作模式的基礎上。
1.提出化學研究問題并作出假設。首先,我們要確立一個具有實際意義的化學研究問題,假設我們關注了大氣污染問題,目的是想控制空氣中的有害氣體二氧化硫(SO2)含量,那么就需要工業(yè)生產(chǎn)進行后期有害氣體處理。我們現(xiàn)在作出假設:二氧化硫是一種酸性氣體,其去除方法應類似于二氧化碳(CO2)的處理方式,利用堿液吸收。即有2NaOH+SO2=Na2SO3+H2O。
2.商討研究方案與實驗。提出問題之后,就要對該問題就行合理研究,作出合理的研究方案。
3.實施方案。按照預定計劃實施方案,如上我們說的除SO2氣體,使之通過過量NaOH溶液(保證充分反應),并且為檢測二氧化硫是否處理干凈,準備品紅溶液已檢測。
4.總結。二氧化硫具有可以使品紅溶液變色的特性,采用過量的NaOH溶液后,若還出現(xiàn)品紅變紅則證明假設錯誤,需要重新設定實驗;若品紅無顏色明顯變化,說明假設成立,即二氧化硫可以被堿液吸收(事實就是如此),那么,工業(yè)生產(chǎn)中最后的有害氣體處理就可以通過堿液吸收,以確保安全。
綜上所述,高中化學教學秉承新課程改革理念,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科知識水平,還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所以,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化學教師應當緊密結合新課改要求,切實轉變自身教學理念,調(diào)整教學方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