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麗
(廣西交通技師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2)
如何構建符合現代生活節奏的舞蹈學習環境,推進舞蹈技能習得的連貫性和持續性,成為了許多舞蹈教師的共同關注和教育教學的研究課題之一。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壓力的逾加繁重,我們很難保持傳統的學習模式,即集中投入一個固定且長的時間來開展學習,提高技術技能水平。這客觀上對人們的學習方式方法及其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現實的需要,大多學習者普通認可了“碎片化學習”的方式。其指的是通過對學習內容或學習時間進行分割,讓學員能夠對內容進行碎片化的學習。在此,通過對比分析舞蹈練習的特點發現,碎片化學習之余舞蹈技能的提升同樣具有明顯的優勢。
一是靈活度更高。在對學習內容進行有機分割形成小板塊學習量之后,每個板塊的學習時間更加可控,提高了學習者學習時間的靈活度。二是針對性更高。練習的量相對縮小,不但能夠滿足精益求精的舞蹈動作精準性要求,而且利于集中時間與精力在反復中發現問題并改進問題。三是吸收率更高。在分割學習內容后,由于單個碎片內容的學習時間較短,保障了學習興趣,在學習成效上對于知識的吸收率將會有所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與其它理論知識的學習不同,碎片化的舞蹈學習,其效果反而更好——這充分體現在我們日常動作或者行為的習得上,并沒有設定固定的長時學習課程,只是通過高頻多次的輸入、模仿和運用,就達成了很多很好的掌握。同時,腦科學研究也表明:采用“每天半個小時,每星期五天”頻率進行學習,其帶來的學習效果遠高于一次突擊三個小時的練習。
而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尤其得益于智能手機的有效運用,各種學習軟件APP、小視頻、圖文解說以及眾多可選擇或編輯或分解的配樂、舞曲、套路等,對于我們學習或模仿、練習或對比等,都可以通過觀摩、錄制、上傳討論、下載評論等越來越豐富多樣化的選擇和方式,更好地助力我們的日常學習與進步,極大地迎合了碎片化學習需要,不失為強有力的技術保證與支持。
日常練習時最容易陷入的困境就是學習方向不明確,進而造成練習上的迷茫和前進動力的缺失,并且學習動機隨著慵懶的本能而逐漸消退,無法保證學習的高度持續性和連貫性。同時,在現實中很多學習者進行的是個人學習,這樣的學習模式缺乏必要、及時的監督指導機制,學習效果往往差強人意。因此,學習任務活動的巧妙設置,對于保證訓練的方向性和促進練習興趣的持續性,具有很重要的影響作用。
為助推舞蹈訓練的學習動機和持續性,我們可以在學習活動中設計三類任務:打卡計量任務、設立監督指導員和開展線上微型沙龍研討交流。
打卡計量任務。該活動旨在敦促形成持續的學習習慣,保證每天的訓練量;有量的保證,才能有質的飛躍。在打卡設置上,首先要細化到對學習目標的具體鎖定,切忌一天換一個學習主題,否則學習的深度還將無法保證。設定好每天的學習具體時長,低于設定學習時長的訓練視為無效,鼓勵高于設定學習時長的記錄,為保證對打卡活動的遺忘,同時應設置“每日提醒”,與設定打卡時間之前進行短信或微信等時間提醒。
第二,設立監督指導員。在訓練過程中,可以選擇能力較優者擔任學習小組長或導師的角色,每天對打卡學習情況進行監督,并分析訓練過程中的錯誤和給予改進意見。這樣更利利于保證練習的方向性和持續性。
在實際的日常舞蹈訓練中,很多學習者過度追求創新、前衛、改革等,忽略了最基礎層面的基本功練習,往往容易造成綜合能力的靈活表達性不足。舞蹈基本功的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眾所周知的基本功訓練,其枯燥、乏味、又苦又累的問題使得很多已然擁有穩定工作或者已經不再需要參加考評或比賽的舞蹈教師們望而卻步,此時,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則能夠很好地且有針對性地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至少在精神層面上能夠為學習者提供盡可能多的內容、形式、同伴互助、交流分享、發展平臺等配合,以最大限度地消抵基本功練習所必然存在的枯燥乏味,從而進一步緩解身體和體能上的消耗及其辛苦,更好地執行日常的訓練計劃,不斷提高自身的舞蹈技能水平。
本文基于對舞蹈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探討,提出了三點建議以共勉,以期學習者更明晰努力的方向和對策,提高訓練的實效;更為重要的是基于建議基礎上的對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的結合及其運用,為學習者提供經驗借鑒,促進舞蹈教師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鼓勵他們在新領域、新方式中主動開展學習;既滿足學習者對知識更新速度快、學習時間和模式定制化的要求,又能激發學習者主動學習動力,以期探索一條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新途徑,讓舞蹈教師能夠積極快樂地練習,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