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載玉
(貴州省松桃縣大興街道辦事處大興幼兒園,貴州 松桃 554111)
故事是幼兒想象能力發(fā)展的源泉,是幼兒語言能力發(fā)展的動力,是幼兒用嘴接觸世界、用心感觸生活的窗口。幼兒喜歡故事,他們能在故事中產生情感的共鳴。對幼兒最喜歡的語言文字故事而言,幼兒園將把故事教學占語言教學中的最大比重。內容豐富的故事書包含了各個領域的知識,比如:動物、科學、社會等內容,并其中蘊含的抽象深奧人生道理通過有趣的故事變得淺顯易懂,使枯澡無味的科學知識變得有趣生動。
在選擇幼兒故事時,教師應根據(jù)每學期的教學大綱要求,并按照本班幼兒的真實情況,制定與選擇相關的故事讀物。在選擇故事讀物時,應該選擇主題明確,具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書籍,不要把故事書籍當成思想品德教育課本,其實有利于幼兒成長的優(yōu)秀故事,都是認定它為具有教育意義且又思想內容好的作品。因為幼兒在三歲時,各種心理過程開始變得形象具體,雖然語言表達方面能夠起到一定的指引調節(jié)作用,但幼兒對語言的理解能力還處于較弱階段。所以針對小班幼兒,教師在選擇書籍時應貼近現(xiàn)實生活,使幼兒在教師講解故事時,能夠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還能與之進行聯(lián)想到自己身上。
教師需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而寬松環(huán)境的形成主要來自于師幼之問平等的關系,當教師將自己放在與幼兒同一地位時就容易達到一個親密融洽的關系。如我和幼兒共同制定講故事的時問,鼓勵他們共同收集講故事的圖書等,為幼兒講述故事提供了條件。《指南》還在語言目標中提出:“幼兒喜歡聽故事、看圖書。教師要每天給幼兒看書的時問,并經常抽實踐和幼兒一同看圖書、講故事。”我以幼兒喜歡的“圖畫書”為材料創(chuàng)設豐富的閱讀環(huán)境,如在班級中工創(chuàng)設“快樂書吧”,給予幼兒自主閱讀和講述的空間,并于每周五開設“圖書分享日”為幼兒創(chuàng)造看圖講述的機會等。在傾聽和閱讀的基礎上激發(fā)幼兒講述的興趣,為幼兒創(chuàng)設講述的機會,同時在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中讓幼兒有話可講。
通過教師故事書籍講解,幼兒運用豐富口語表達力,對其文學作品進行相關描述,幼兒復述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在理解基礎上,對其文學作品進行自然講述。這便要求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要求幼兒在按照原本故事內容進行復述,并按照幼兒自己的理解,用相對自然的口語進行復述。所以在選擇故事教材時,應根據(jù)幼兒復述這一特性來選擇故事書籍,即故事篇幅短小,情節(jié)生動有趣,結構簡單,對話多且有一定的重復的故事書籍。
根據(jù)中班幼兒的年齡和學習特點,我選擇適宜的講述核心經驗作為幼兒在活動中獲得的目標,圍繞目標開展集體講述活動,幫助幼兒積累和鞏固相關經驗。如在活動中有目的地選擇一些適合幼兒實際水平的故事進行分析,通過提問“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問、地點?”“故事中有誰?”“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故事的結果怎樣?”等,讓幼兒初步了解時問、地點、人物、情節(jié)是故事的基本構成要素。在故事教學活動中請幼兒自主講述故事,或以情景劇等形式讓幼兒上臺表演,使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并運用故事中的對話形式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在一日生活中提供多種機會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所見所聞,在自主、有序的觀察和學習環(huán)境中讓幼兒有據(jù)可講。
如某幼兒講述《小蝌蚪找媽媽》時,由于故事較長幼兒講述得比較緩慢,其他幼兒的傾聽興趣減弱。我鼓勵幼兒在講述動物時嘗試用簡單的動作和姿態(tài)進行表現(xiàn),如小鴨子搖搖擺擺、小魚游來游去、小烏龜爬爬爬、小青蛙跳跳跳等,使故事講述得更加生動有趣,也激發(fā)了同伴傾聽故事的興趣。
故事的圖片往往濃縮了整個故事的主要內容,不僅能從視覺上吸引幼兒,還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激發(fā)幼兒完整地講述故事的自信心。如某幼兒講述《要是你給老鼠吃餅干》,由于故事情節(jié)比較多幼兒容易混淆故事內容,我鼓勵幼兒借助故事圖片進行講述,通過出示主要的圖片線索,幫助幼兒回憶故事內容,在講述中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
如某幼兒講述《猴子蕩秋千》的故事,幼兒講述時一邊進行“猴子蕩秋千”的手指游戲。我滿足幼兒表現(xiàn)的需要,出示鱷魚和猴子的指偶,鼓勵幼兒進行道具表現(xiàn)。幼兒一只手指套著鱷魚指偶,另一只手指套著猴子指偶,一邊操作一邊講述故事,“一只小猴子在樹上蕩秋千,后來鱷魚在河邊喝水,看見小猴子他就跳了一下,把小猴子‘啊嗚,啊嗚’吃掉了……”借助指偶激發(fā)幼兒的講述愿望,讓故事更加生動形象,在講述中進一步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評價過程中,評價主體應多元化,評價過程應是一個共同參與、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的過程。幼兒園的管理者、教師、家長、幼兒都可以成為評價的參與者,而不僅僅是教師一人對的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應鼓勵幼兒的自評和同伴之間互相評價,而不再是教師一人的評價。當幼兒在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自評時,教師應給予他們充分表達的時間,讓幼兒能夠在梳理清楚自己思維過程的基礎上,更加客觀的評價自己的作品,并在吸取別人的經驗的過程中自主改正。在幼兒進行互評時,教師要引導幼兒認真傾聽他人的評價意見,使幼兒能夠及時反思,改正自己的不足。在幼兒自評與互評的過程中逐漸的去除自我中心,使幼兒意識到別人的想法與自己的不同,并且在互評中學會如何堅持自己的觀點,尊重別人的意見,不斷提高自己。
幼兒園在開展故事教學活動時,教師要遵循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激發(fā)興趣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為教學中心,讓幼兒在學與玩的過程中,能夠將老師所講的故事內容進行簡單復述,讓幼兒通過小故事明白大道理,進而使孩子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