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華
(新疆塔城額敏縣第二小學幼兒園,新疆 塔城 834600)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與發展,人們對于幼兒園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幼兒園區域活動是指人為創造的一種小范圍活動,是在自然情境下幼兒自愿參加的自發性游戲,其目的是為了能夠加強幼兒的自主性。本文將針對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幼兒自主性的培養進行探究,探析出培養幼兒自主性的有效實施策略,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區域活動是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形式,相對于課堂而言,區域活動中幼兒的自主性可以得到更大的發揮。研究表明,區域活動有助于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心理環境并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而為了加強區域活動對幼兒自主學習(合作)能力的培養,需要在教師角色、幼兒與材料互動、活動評價等方面努力。當教師將區域活動的目的,確立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時,其活動設計需要做出相應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區域活動方式與區域活動目標的對應上。這里來看一個例子:
在我們園里,設計了一個“小廚房”的活動區域,里面仿照家庭的廚房進行了布置,而學生在這個區域內的活動,可以有多種形式,最常見的形式就是“請客”:廚房的主人實際上就是家的主人,通常包括多種角色。這個角色的確定,我們交由幼兒自己去選擇,有時候幼兒喜歡五人家庭(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他自己),有時候幼兒喜歡三人家庭,也有時候幼兒喜歡自己一個人在家接待小伙伴兒。之所以讓幼兒自己去選擇角色,其實就是為了培養幼兒的自主判斷、選擇能力。只要把這個權力交給了幼兒,他們就能基于自己的需要去作出選擇,這就是自主能力的培養。而在來了小伙伴之后,合作又是必然的選擇。從開門迎客到招呼客人,從模擬擇菜到忙著做飯,從飯前寒暄到桌上熱議……這些都是幼兒自己設計的活動(教師在旁做好指導輔助工作),這樣的活動過程中,離不開幼兒與幼兒的合作,因而合作能力也就得到了培養。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基于自主合作能力培養的區域活動設計,并不只是體現在教師的設計思路上,將活動過程交給幼兒本身就是教師的一種設計思路,而且這也是真正的自主能力培養的前提。
環境是決定一個人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個好的環境,可以讓人身心愉悅,無論干什么都特別起勁,而一個“臟亂差”的環境,只會影響人的心情,阻礙人的發展。幼兒是祖國的花朵,每一朵花都應該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茁壯成長,因此,幼兒園的環境對于幼兒自主性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我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像端午節包粽子、清明節要掃墓、元宵節要吃元宵、猜燈謎等等,幼兒園可以根據這些傳統的節日,和同學們一起布置幼兒園,為幼兒創設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像端午節來臨,幼兒教師應該在游戲之余,先要給孩子們兒解端午節的來源,讓孩子們認識偉大的詩人屈原,了解端午節的傳統活動與食品,了解過后,再帶領孩子們一起布置教室,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畫一幅有關端午節的畫,在窗戶上貼上有關節日的貼紙,也可以和小伙伴們一起學習包粽子,讓幼兒在一種特殊的環境與氛圍中既能夠學習到知識,也能夠培養與其他人相處的模式,同時培養自己的自主行為,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前面我們提到,幼兒就像是一張白紙,可以有我們任意的描寫與刻畫,因此,幼兒在幼兒園區域活動培養中要有正確的教師引導,引導幼兒自主性的培養與發展。因此,教師在面對幼兒時要平等對待,我們都知道,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與生俱來的,有些幼兒調皮,有些幼兒安靜,有些幼兒愛唱歌、愛跳舞,有些幼兒靦腆不愛顯露,所以,老師要認真對待每一位幼兒的差異與特點,平等看待每一個孩子,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在自信當中自主發展。在進行活動時,教師可以在不干擾學生自主活動的前提下,仔細觀察學生的行為,例如學生在進行夾豆子活動時,教師看到有些幼兒很順利,有些幼兒卻沒能夾幾個,這時,教師不能一味的夸耀表現好的幼兒,而是在適度的鼓勵中,按時幼兒可以選擇其他方式繼續進行,這樣僅能夠讓幼兒不輕易放棄,也可以引導幼兒多多開動腦筋,在遇到問題時選擇正確的方法,幼兒自主性的培養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
在區域活動中,由于幼兒的群體性參與,他們的自主合作能力培養有著很大的空間。但是有空間卻不意味著自主合作能力能夠自然形成,教師的引導也顯得非常重要。某種程度上講,當教師的引導與幼兒的行為形成良好的契合關系時,幼兒自主合作能力培養效果才是最好的。而要形成這種良好的契合關系,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師對所教幼兒的關注。筆者長期跟蹤中班幼兒的特點,發現每一年中班幼兒都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這與家庭教育有關,也與社會發展有關,教師踩準這種節奏的變化,才能準確把握他們的特點,在設計區域活動的時候,才能夠更具針對性,幼兒的自主合作能力培養也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證。
總之,幼兒園區域活動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可,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幼兒自主性的培養對于幼兒今后的發展更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因此,我們應該恰當實施幼兒園區域活動,幫助幼兒有效培養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