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通平
(貴州銅仁市第十中學,貴州 銅仁 554300)
在初中體育立定跳遠教學與訓練當中,立定跳遠技術動作掌握是教學的主要目標,因而立定跳遠技術動作的教學訓練是優化的重點內容,教師要對各項動作技術教學訓練進行分別強化,突出動作技術要點開展教學,在實踐教學中全面觀察學生學習掌握情況,采取措施幫助學生掌握。下面對其技術動作教學與訓練進行分析。
預擺動作技術是立定跳遠的準備動作,預擺動作是幫助學生找到身體的重心,調整好身體力量平衡狀態,找到立定跳遠身體力量的著重點,然后保證立定跳遠后續其他動作能夠保持平穩、良好的狀態完成。預擺動作技術的要領在于:伸展手臂、兩腿彎曲以及身體重心降低。在實際動作技術教學與訓練期間,學生做預擺動作時,要先將雙腳分開至與肩同寬的位置,保持穩定的站立姿勢。雙臂自然下垂保持放松狀態,雙手同方向的前后擺動,在雙手擺動過程中雙腿要跟著擺動的節奏進行伸縮彎曲,手臂前擺時需保持兩腿伸直,手臂后擺時則應兩腿屈曲,向下壓低,通過降低重心來尋求機體平衡。
在整個預擺動作運行時,身體要保持向前傾的狀態,雙臂擺動幅度要大,雙臂與雙腿的動作節奏要保持一致性,保持身體動作整體的協調性,穩定身體重心。預擺動作一般做兩次左右,由于預擺動作會使學生身體保持相對緊繃的狀態,預擺動作次數多會使身體產生疲憊感,無法保持良好的狀態。若是預擺動作次數過多,還會出現肌肉酸痛,學生瞬間的爆發力就會被弱化。預擺動作的目的是讓學生調整呼吸,找到重心平衡點。在預擺動作運行期間,也有可能出現重心失衡的現象,導致學生摔倒,為避免這一問題出現在預擺過程中,手臂向前擺的同時腳跟要輕微抬起,身體前傾的同時手臂向后擺,保持整個身體的作用力的平衡。
起跳動作是通過雙腳與地面產生的綜合作用力效果而實現的,起跳的效果與雙腳蹬地的力量與起跳的速度有直接關聯,因而對蹬地力量和起跳速度進行強化,是起跳動作技術教學與訓練的關鍵所在。在實際起跳動作技術教學與訓練期間,要求做起跳動作時,手臂從后向前快速移動,身體肢體要盡量舒展開,將身體的所有勢能盡可能的集中,轉化為起跳的動能。在起跳的過程中要控制雙腳蹬地那一瞬間的力量,起跳期間蹬地的同時迅速前擺雙臂便是為了增加向上的力量,使背部肌肉聯動起來。將起跳雙腳蹬地力的作用與雙臂擺動的向上力量進行綜合發揮,才能更好的完成起跳動作。
在起跳動作技術教學與訓練當中,蹬地力量提升是訓練的重點,保證蹬地產生的力的作用能夠充分的支持身體騰空。雙腳蹬地產生的力大小與起跳身體騰空的時間是呈正比變化的。這對學生腿部力量素養要求較高,需要通過專項訓練來進行強化,如單/雙腿原地跳、跳臺階、障礙跳以及深蹲跳等。起跳動作是依靠學生腿部瞬間爆發出的力量,通過對腿部力量的強化,為立定跳遠后續動作的完成奠定良好基礎。
立定跳遠動作在起跳之后,人會因力的作用而騰空產生拋物線軌跡,在騰空動作運行期間對學生身體綜合體育素養的要求比較高。在騰空動作過程當中,需要保持身體的協調性,做好身體落地的準備避免受傷,還要盡可能的延長騰空的時間,來達到增加立定跳遠的水平距離。在騰空動作中,學生要在騰空的最高點收腹、舉腿,來增加騰空的時間。在騰空動作中學生肢體協調性、動作敏捷性都是強化的重點。騰空動作技術教學與訓練更多的是通過對學生身體協調性、體育動作完成速度、身體敏捷性以及腹部力量等方面素養的強化來實現。另外,在騰空期間通過收腹舉腿來延長騰空時間的方法,適用于腹部力量大的學生,對于女生是比較不適用的,女生腹部肌肉力量較少,在騰空中難以快速的收腹。對于這部分學生,可以在騰空的最高點快速向前抬腿,手臂同步向后擺動,使人力動力增加,實現騰空水平距離的延長。
踝關節非常容易在體育運動中出現損傷,為了立定跳遠教學中不會或盡可能少地出現這種損傷,教師應知道學生落地的技術要領,即:落地瞬間以腳跟先落地,腳掌緊隨其后迅速落地。在落地過程中,雙膝應始終保持屈曲狀態,如彈簧一樣給予身體以適當的緩沖。需要注意的是,腳跟先著地、腳掌后著地的方式可能產生一種勢能,使人體不自覺地向后傾斜,因此出于保持身體平衡的需要,落地時應盡量身體前傾,以抵消這種勢能。當然,前傾不可過度,否則依然無法保持重心,有較大的可能摔倒。
初中體育立定跳遠教學與訓練,是培養學生體育基礎素養的重要課程,教師需要采用多樣化、趣味化的教學訓練方法,增加學生立定跳遠學習訓練的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立定跳遠教學與訓練活動中去。并對立定跳遠的預擺、起跳、騰空與落地動作技術要領進行強化教學,促進體育立定跳遠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