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縣怒溪中心完全小學校,貴州 銅仁 554401)
在農村地區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教師的教學模式過于落后,還是采取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為學生講授大量的語文知識,教師和家長過于重視學生應試考試的成績,忽略學生在語文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忽略調動學生語文課堂的積極性,沒有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度降低,在語文課堂中,學生出現溜號、睡覺、打鬧等情況,同時由于繁重的家庭作業,使得學生對各科學習產生學習焦慮,導致學生出現厭學情緒。
為了充分調動農村地區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教師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在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成績,將學生進行分組展開小組合作教學。教師結合語文教材課文內容,為學生提出不同的語文問題,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和探討,在文章中尋找教師問題的答案。引導每一位學生都發表自己看法和意見,引導學生回答,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到語文教學課堂活動中來。尤其是對語文教學產生厭學情緒的學生,教師要及時與他們交流,幫助其分析對語文學科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比如在學習《這樣做不好》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平時在我們學習和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不好的行為都有哪些?我們應該采取怎樣的行為?如果你是一個小記者看到身邊同學有這樣不好的行為時,你會怎么做?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調動學生語文學科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從而緩解學生語文學科的厭學情緒。
在農村地區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創新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況,以及語文授課內容,創新教學方式,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和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對語文教學中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對作者所描述的景象展開想象和聯想,從而提高學生對作者所描繪的景象和意境,以及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達的情感的理解能力。進而逐步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還應采取激勵式的教學方式,不斷給予學生各種物質和精神上的肯定,激勵學生積極參加到語文教學中來,提高語文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語文教學效率,緩解學生厭學情緒。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中來,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教師應結合語文教學內容為學生開展豐富的語文教學活動,像音樂劇,演講比賽,手抄報比賽,作文競賽,朗讀比賽,情景劇等各種各樣的語文教學活動。記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畫家鄉》一課時,教師為學生組織語文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將自己對于家鄉中印象最深刻的景色或生活狀態繪畫出來,講出圖畫的故事,然后在班級內進行評比,評比得分最高的學生的作品將在班級黑板報上進行展示,作為激勵。以此來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緩解學生厭學情緒。
農村地區小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厭學情緒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學生無法理解教師講課的內容,當教師講課內容難度過高時,學生的感覺,在聽天書,不知道老師在講什么,導致學生逐漸對語文教學失去學習興趣,在做課后家庭作業時,也不知道從何下手,逐漸出現厭學情緒。由此教師應將學生根據學生的學習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成績將學生劃分成三個層次分別是:語文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語文學習能力一般,基礎較好的學生;以及語文學習能力差的學生。教師結合學生學習特點和學生認知能力,以及理解對課文的理解程度,為學生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在課堂上因材施教,選擇最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參加到語文教學活動中來。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在學習生活中采取很多調皮的行為求得老師的關注和認可,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激勵教學模式,細心觀察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上課狀態,對學生的上課狀態以激勵式的點評方式,鼓勵學生參加到語文教學活動中來。重點關注對語文學科已經產生厭學情緒的學生。比如在語文教學中《狐假虎威》一課時,當平時不愛學習語文的學生認真看課文時,教師應對其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今天張海同學非常認真的閱讀課文,相信他能以更好的狀態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鼓勵學生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中來。
綜上所述,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厭學情緒是很平常的事情,教師要以平常心去看待,注重和學生進行溝通,幫助學生緩解學習壓力,分析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對癥下藥,因材施教,不斷創新教學方式,采用激勵式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中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緩解學生語文厭學情緒,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