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市清遠市清城區鳳鳴小學,廣東 清遠 511500)
小學音樂教育對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音樂教育活動要求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技術,以幫助學生充分理解音樂學習的意義,增強學生的音樂識別能力。因此,在小學音樂課程中培養學生的節奏感非常重要,這直接關系到學生音樂學習的未來發展。
在當下的教育發展過程中,我國小學音樂課程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例如,部分教師過于注重教學大綱的教學意義,僅僅注重學生是否能夠學習更多的歌曲。教學方式也比較單調,常常是教師帶領著學生進行反反復復的合唱。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受教學大綱的影響較大,常常忽視了基礎音樂知識的講解。這種簡單而乏味的教學方法不僅忽視了學生的基本音樂知識的學習,還使他們失去了用心去體驗音樂的機會。長此以往,學生會對音樂學習產生疲憊感,進而不利于學生對音樂學習的長久發展。因此,在低年級小學音樂課程中,教科書的歌曲雖然是固定的,但教師不應該只依靠課本進行教學。為了有效轉變這一教學現狀,探尋有效的教學方式是當下的主要問題,應當力求在營造良好氛圍的同時,加深學生對相關音律知識的理解。通過音樂節奏感的學習,學生能夠體會到音樂中所要轉達的情感色彩。因此,營造良好、自由的音樂學習環境是學生學習節奏感的重要外在環境。在掌握音樂節奏感之后,學生會對所學歌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熟練掌握樂曲的同時,還能夠掌握有效的音樂學習技巧,對學生的音樂學習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簡而言之,小學中的音樂節奏教學,不但能夠加強學生對所學音樂的掌握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找到音樂學習的技巧。教師能夠在完成教學大綱的前提下,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音樂技巧,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
聽覺是音樂的首要感知器官,是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維度之一,可以說,不會聽音樂的學生是學不好音樂的。聽力是獲得各種音樂基礎知識的基礎,只有有效訓練學生的聽覺,才能更好地理解音樂中表達的情感。因此,為了體會到音樂的節奏感,首要任務是能夠聽出歌曲中的節奏感并了解節奏對音樂的重要性。為此,教師應當注重將教學內容與聽覺訓練結合起來,從教學中的點點滴滴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
節拍是表達節奏感的主要方法之一。當前,許多老師便是使用節拍來指導學生理解音樂的節奏。實際上,這的確是掌握音樂節奏感的有效方法。節拍是節奏運動的表達之一,從遠古時代開始,音樂就與運動密不可分,音樂一開始便是為了輔助舞蹈而所興起的。小學生正處于喜愛運動的年齡,他們充滿了運動的活力。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充分將節奏感與肢體運動結合起來,進而指導學生了解音樂節奏,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感知和理解,還可以幫助學生感知音樂與生活之間的關系。但是,在引導學生認識節奏感的過程中,教師不應對學生的動作進行影響要求。
樂器是音樂的來源,樂器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節奏感便是學習樂器使用的重要內容之一。所有類型的樂器,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民族的還是外國的,都基于節奏。因此,樂器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足夠的音樂理論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他們體驗樂器彈奏時的節奏,培養他們的節奏掌握能力,讓學生感知音樂的節奏意義。在小學音樂課程中,教師應注意器樂與教育的融合。
現代教育心理學已經達成共識,即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便可以激發學生的最佳學習狀態。對于小學生來說,未知總是很有吸引力的。小學音樂的教學愈加注重對學生節奏感的培養。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歌曲和生活游戲結合起來,將音樂節奏轉換為視覺角色和肢體語言,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老師可以設計一個音樂節奏游戲,訓練學生通過演奏來了解節奏感,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組,并使用諸如拍手和跺腳之類的簡單游戲動作來模仿節奏。
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因素會影響學習過程。對于小學音樂教師來說,應該從小學生的興趣和心理特征入手,并通過直觀和可視化的教學方法加深學生對音樂節奏的理解。由于人們的生活與節奏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巧妙地運用常見現象來引導學生的注意力,并將教學的抽象內容轉變為具體的生活現象,以幫助學生發現音樂中所蘊含的美。教師可以通過特定的行為來發展學生的節奏感,并鼓勵學生進行行為模仿。通過與現實生活聯系,學生可以更輕松地發展對節奏的更深刻理解。
在進行音樂節奏訓練時,教師必須充分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能力。低年級小學生不善于理解較為抽象的知識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做更多的活動來指導學生,將抽閑的理論知識形象化。此外,教師在開展教學期間,應當遵循由簡到難的原則,教師應當具備一定的耐心,幫助學生逐漸理解所講解的相關知識。通過合適的教學方式,應當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節奏感對音樂學習的重要意義,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長此以往,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掌握能力會越來越強,進而幫助學生打下良好的音樂學習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