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工商職業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義烏 322000)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全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以及中央關于黨風廉潔建設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國家教育部對全國各高校提出了一系列的廉潔從教的新要求,全國上下所有高校開展了一系列廉潔教育的相關活動。高校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1]。下面筆者就高校輔導員清廉從業的內涵及意義、高校輔導員角色定位與“廉潔從業”的必須性、高校輔導員廉潔從業風險點、高校輔導員腐敗的成因分析、加強廉潔從業的幾點措施五方面談談對于加強高校輔導員清廉從業的思考。
“廉潔”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偉大詩人屈原的《楚辭·招魂》一文中,原文為:“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爾未沫。后來東漢著名的學者王逸在《楚辭·章句》中注釋道:“不受曰廉,不污曰潔。”“廉潔”即不接受他人饋贈的錢財禮物,不讓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沾污。
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對輔導員提出了“德才兼備,樂于奉獻,潛心教書育人,熱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事業”的用人標準。而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3]輔導員的雙重身份決定了其雙重職責,高校輔導員不僅要在平時的課堂中傳授學生相關課程知識,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等,還有一定的學術研究工作,而且還要作為行政管理人員完成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因此,輔導員員作為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落實輔導員的廉潔教育,對于高校廉政建設工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高校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除了具備專業素養之外,還需嚴格地行使自己應有的權利,不斷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如果一個輔導員自己都做不到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廉潔,那么如何去教育好和他們朝夕相處的學生呢?正所謂: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廉潔從業教育能從根本上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使輔導員具備應有的素質,提高輔導員綜合素養和道德修養,從而塑造出“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真正的盛德賢師。[4]
從萌芽、產生、發展的過程來看,高校輔導員制度具有與生俱來的中國特色。據有關資料介紹,1952年國家提出要在高校設立政治輔導員,隨后清華、北大等高校請求試點,并被不少高校效法。1961年的廬山會議出臺專門文件,提出在高校設立專職輔導員并得到實施[2]。再到后來的教育部24號令《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對輔導員這一特定角色進行了精準定位,高校輔導員“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決定了其就應該是廉潔從業的主體。
就所扮演的角色而言,高校輔導員這一職業群體所堅持的是“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其教育重點在于影響、感染和熏陶,主要內容包含理想信念、愛國主義、公民道德、素質教育在內的思想政治教育,其目標是“輔學生成長,導學生成才,圓學生夢想”。[2]輔導員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著高校學生,做好學生日常行為的榜樣,提升學生廉潔的意識,才能讓高校學子遠離污濁之氣的熏染,引導到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大學生更好成長和成才。因此,高校輔導員廉潔從業具有必須性。
高校輔導員廉潔從業風險點主要有以下三點:
1.行政風險點
輔導員在整個高校教師隊伍中直接面對學生及家長,并具有“干部”特性,在學生日常教育管理中直接從事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工作,如學生入黨推優、獎學金評定、各類榮譽評定、助學金貧困生的評定、學生干部的選拔等等。由于輔導員在這些事務中的意見和建議舉足輕重,它們成為了輔導員行使行政權力的重要體現。大部分輔導員還擔任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形式與政策等課程的教學,因此在學生考試成績評定上也存在一定的權力。
2.經濟風險點
部分學生或是學生家長為了讓自己或孩子在評獎評優、入黨、學生干部選拔上取得一些便利,會采取請客吃飯或是送禮等方式賄賂輔導員。近日就有網友舉報安徽合肥某高校一輔導員利用學生入黨、企業獎學金、國家獎學金等向學生索賄。他將指標給特定的學生,然后學生取出現金后給輔導員一部分。有學生稱這名輔導員曾經打電話給學生家里,暗示要錢。
3.學術風險點
由于高校輔導員的工作考核、職稱評聘、行政晉級等與自身的薪資待遇掛鉤,少數輔導員會鋌而走險,在申報材料中造假,主要表現為填寫虛假業績信息和科研成果造假,極易產生學術腐敗[5]。
很多的輔導員是從學校畢業后就直接走上了輔導員崗位,就開始從事學生管理工作,他們年齡還小,剛剛步入社會,涉世未深,社會閱歷尚淺,導致在思想和認識方向不夠成熟,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糖衣炮彈的誘惑,有些年輕輔導員的共產主義信念不夠堅定,那么犯錯誤的行為是難以避免的。
輔導員的工作累又繁瑣,負責學生工作的同時還需要擔負一部分黨務工作和,承擔著比其它行政人員更大的壓力。在有些高等學校中,流行著這樣的觀點:輔導員的工作任務是繁雜無意義的,對于學校的工作貢獻較小,不需要很多的工作含金量,只要是個認真工作的人,都能夠勝任這個崗位。與工作的付出相比,輔導員的工作缺乏認同感使輔導員內心產生巨大的反作用力[6]。
“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有的高校對輔導員隊伍建設關注度不高,部分輔導員感到付出與回報不對等、發展無望就會從其他途徑攫取利益。
各高校可以結合教師的歷史使命、社會責任針對年輕輔導員開展權力觀、政績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積極探索與年輕人特點相適應的廉潔教育方式,幫助輔導員樹立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信念[7]。
習近平同志曾指出:“學生正確價值觀、崇高理想信念的樹立,關鍵靠教師。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確立和踐行方面,廣大教師必須當好表率、做好示范。難以想象,一個道德敗壞、素質低下、理想信念缺失的教師,能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因此加強輔導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對輔導員廉潔工作也有較大的幫助。
高校輔導員可以認真學習領會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輔導員職業相關的政策文件、法律法規,通過對這些法律法規的學習,輔導員能夠認識到自己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做到不做違權之事,履行義務之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