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大學,湖南 湘潭 411201)
國內外復雜經濟社會環境的多變,給高校大學生帶來的諸多誘惑因素,使得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成為當代大學生必須經歷的重要考驗。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所有公務員系統、國有企事業單位堅定不移的教育模塊,作為培養人才的高等院校,輔導員又是高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引領者。因此,加強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同時培養和灌輸高校學生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樹立正確人生宗旨的理念,是推動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堅定政治信仰、培養健康青年的時代需求。
高校學生是我國主要的知識型勞動力源泉,作為國家青年一代的優質人才,不同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在全社會各個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而提升大學階段學生的思想道德與政治素養,是確保國家社會穩定、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前提。綜合來看,學生在大學階段聯系最密切的老師就是輔導員,輔導員號稱學生在校期間的“保姆”,為學生提供入學教育、日常生活、學業監督、心理咨詢、評獎評優、就業協助等一系列輔導工作,因而從輔導員身上傳輸給學生的思政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為了激勵輔導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錘煉工作能力,很多高校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輔導員職稱晉升的重要條件,輔導員晉升必須系統研究過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年限、公開發表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論文,主持或參與相關課題,指導學生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競賽等。基于此,對于輔導員而言,加強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建設,不僅是本職工作的需要,也是進一步提升工作能力,從而實現職業的晉升。
我國高校尤其是本科院校對科研的重視力度非常大,學校的招生宣傳與評估工作都圍繞專職教師的科研成果展開,針對輔導員在推動師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關懷學生思想動態等方面的重視明顯不足,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力度嚴重不足。在既有的思政教育體系中,又缺乏系統化的培訓模式,除了全校輔導員開展線下聽課和專題講座以外,很少有創新性的培訓模式。這種全校集中式的聽課或講座顯然沒有小組培訓效果好,而且一些輔導員也會因為院校雙方工作分配或學生身心問題需要額外分心,使得難以全程參與定時的線下聽課和專題講座,從而影響思政教育效果。
高校輔導員存在學校和院系雙方領導,既要服從學校安排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要服務于學院,對學院學生進行日常管理,這使得輔導員同時面臨學校和學院的雙重職責和壓力,但福利待遇沒有得到相應提升。突出表現在輔導員需要超額輔導大量學生,面臨一天24小時手機不能關機,白天在辦公室正常蹲點上班,晚上還要處理很多學生心理變化、思想異常、學業不專等方面的輔導。寒暑假安排值班,即便是周末、節假日,只要學生存在一些非正常問題,都必須要在第一時間趕回現場處理。與此同時,一些年輕女性輔導員面臨結婚、生育、哺乳、照顧老弱等個人和家庭原因,一些男性輔導員又迫切尋找學業晉升、校外兼職等特殊原因。種種工酬不一以及缺乏穩定刺激機制的原因降低了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從而懈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學習與培養。
由于存在寒暑假,所以高等院校受到很多求職者的青睞。但一方面,很多地方院校招聘輔導員的來源主要是院校領導的推薦,所以入職者的專業水平和知識學歷不一;還有很多高校輔導員還是配偶隨調進入學校,沒有經過入職前嚴格的審查與考核,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輔導員是沒有任何相關經驗,工作能力有待提高;還有一些一流高校存在職稱非上即下的壓力,沒有產生好的科研教學成果就面臨轉崗或者高職低聘的風險,部分原教學崗位的教師轉崗到輔導員崗位,也沒有給予很好的輔導員培訓。另一發面,新入職的輔導員缺乏有效的年度考核,也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使得輔導員工作能力和專業技能提升較為緩慢,更談不上如何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當前我國諸多高校在針對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缺乏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使得輔導員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單一,效果也難符合預期。基于此,高等院校一方面不僅可以定期組織全校輔導員系統的線下培訓,邀請校內外優秀輔導員進行現場講學和傳授經驗,也可以通過網絡學習、騰訊會議、QQ群等方式進行線上培訓,這樣可以使得輔導員根據自由時間靈活選擇學習,從而化解時間上的沖突。另一方面,高等院校也可以定期資助優秀年輕的輔導員去校外學習,還可以通過兄弟院校展開思想政治教育論壇,相互交流學習心得和成功案例。
輔導員承擔著高校學院思想教育的重任,因而必須經過高等教育洗禮和思想政治教育培訓,使得其職稱晉升不同于專業教師重視教學與科研成果,也有異于一般行政崗位教師側重經驗和工作業。輔導員職稱晉升更側重于考查對學生思想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成果,包括教育考核、文章發表、科研項目等理論成果,也包括疏導學生思想壓力、組織學生社團活動、關注學生人身安全等實踐成績。但由于輔導員除了接受學院和學校雙方繁忙的本質工作任務以外,同時還承擔著招生宣傳、學業監督、思想輔導、就業輔助等其他額外分配的任務,并且很多高校輔導員還存在輔導學生人數過多、師生配比嚴重不足等問題,從而提高了輔導員晉升難度,也降低了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因此,適當放寬輔導員職稱評審條件,將高校職稱評審制度向輔導員傾斜,有利于維持高校輔導員教師隊伍穩定,也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設效果。
由于部分輔導員入職是基于領導介紹、配偶隨調等方式,沒有通過社會招聘考核錄用的輔導員往往缺乏基礎工作經驗,如何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并繼而加強對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基于此,高等院校要強化新入職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識,通過開展各類培訓和多種方式的考核來提高輔導員的專業技能和教育水平。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進一步鼓勵輔導員通過下課堂、下宿舍等方式掌握學生學習方式、思想動態和生活習性,并基于每一次與學生交流的成果形成文檔,作為工作考核的依據;第二,每學期定期組織輔導員內部技能比賽,通過個人專項技能、團隊合作技能等賽項,不斷加強輔導員心得交流、提高輔導員專業技能;第三,在學校和學院兩個層面,設立嚴格的獎懲制度,對于比賽獲獎、學生評價好等表現優秀的輔導員,不僅在物質上給予獎勵,更要在評獎評優和職稱晉升等方面給予更多傾斜,對于工作積極性低下、出現重大事故的輔導員則要給予符合規定的處罰,以此鞭策其他輔導員更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