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成都市技師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專業課作為高校思政教育的隱形陣地,更是大陣地,更有必要將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有機結合,發揮它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討如何有機的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程《電工基本技能實訓》,在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外,更能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和素養。
專業課教師在專業技術上的成績是值得肯定的,這對職業院校培養高技能人才奠定了基礎,往往忽視了對大學生人格和科學理想信念的引導,因此專業課程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進一步提升思政意識,將思政與專業教學有機結合。
專業課程教師往往在專業領域的知識和技能能與時俱進,但是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學習往往比較滯后,這對教師在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進行結合的時候往往缺乏素材,不能做到有的放矢。
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關于思政方面的往往只在表面,缺乏可操作的具體目標,在教學評價的時候往往也不能量化。
專業教師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往往是生搬硬套將一些概念、原則給學生一講就完成了思政教育,這樣的結果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不理想。
由此可見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的探索必不可少。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要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過程中,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提高政治覺悟。”在 充分挖掘專業知識和思想政治教育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時,《電工基本技能實訓》這門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點有兩個:職業道德教育和工匠精神。
職業道德是指在一定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一定職業特征的、調整一定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范,是一種道德準則。教師充分利用教學場所,體現職業道德的知識與行為;在上課過程中,以具體的教學任務為工作任務,將任務按照實際工作中的角色進行分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掌握電工職業道德準則。在學生實踐活動中,滲透職業道德理念,同時能夠對學生的實習行為進行監督和指導等。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和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將工件的品質除了做到合格外,更要培養學生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品德。
在《電工基本技能實訓》課程標準中,我們融入了“熱愛工作崗位,有較強的安全意識與職業責任感;有較高的團隊合作意識,能吃苦耐勞;能刻苦鉆研專業技術,進取創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嚴格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具有良好的崗位服務意識;嚴格執行相關規范、標準、工藝文件和工作程序及安全操作規程”的教學目標。
合適的教學內容是提高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效果的基礎。根據專業特點、教學大綱內容,強調電工的職業道德是遵守規范、制度、有較高的安全意識和職業責任感;強調能吃苦耐勞,刻苦鉆研,創新進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比如在安全教育教學中引入“安全”案例。
教學方式與內容在教學中同樣重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以正確的政治方向、認真的工作態度、嚴謹的治學態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得體的著裝打扮、獨特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帶動學生、改變學生。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的 作用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系統的專業課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知、情、意、行與信的水平,為思政教育提供必要的前提條件;其二,充分認識到學科中蘊藏的思政教育資源。注重“教師主導、學生主動”,將課程思政融入教學過程中。
總之,專業課教學中蘊涵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是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和有效載體之一,是對大學生進行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成部分。在專業課教學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既能使得專業課教學更加富有生機和內涵,也打開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窗口。在高校的傳統教育中,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專業教學中,實現兩者交融互動,才能使得學生在獲得專業技能的同時得到思想和人格的提升,培養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課程協同育人的“大思政”效應得到更好的發揮,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將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