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中,浙江 諸暨 311811)
對于初中科學學科來說,其設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可以了解更多的生活常識以及科學知識,教師在對課程進行講解的時候,如果只是單純的讓學生對相關科學知識進行了解,學生會對感覺到這些科學知識距離我們的日常生活較為遙遠。但實際上,科學學科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師在展開科學課堂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對傳統的教學觀念進行改變,將科學與生活緊密連接,讓學生消除科學學科的距離感,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得到有效提升,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科學的時候,會涉及到多個精彩紛呈的小故事,教師在講解這些故事的時候不僅可以使學生學習到科學知識,同時也使得學生對科學知識產生了較為濃厚的興趣。初中階段的學生往往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教師在進行科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對教材上的內容進行深度挖掘,以此來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使得教師的教學效率得到了提升。例如,教師在講解七年下冊《地球與宇宙》一課相關知識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講課的過程中向學生講解一些與宇宙相關的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如《嫦娥奔月》、《女媧補天》等等,可以將其當作是本節科學課展開的引子,使得學生對宇宙的神秘產生一種向往的情愫,這樣一來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學生會更容易融入到課堂氛圍當中。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往往對游戲較為感興趣,學生可以在妙趣橫生的游戲當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更加容易集中注意力。教師在展開科學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對教學情景進行合理設計,可以嘗試將游戲化的教學方式融入到科學課程的情景創設當中。教師不僅需要對初中科學教材有相對透徹的了解,同時還應該對現階段學生心理發展的實際情況有一定了解。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圍繞著教材來展開教學活動,同時還應該注意在教材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創新,要與現階段初中生的心理發展以及智力發展的實際情況相符合。教師可以嘗試在科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設置一系列妙趣橫生的游戲情景,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講解七年級上冊“月相”相關知識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自己創設一個教學情景:讓學生拿一盞燈,將其當做太陽;再讓學生拿來一個乒乓球,將其當做月亮。將乒乓球放在燈的前面,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對所見到的景象進行描述,這樣起到了模擬月相的作用,也使得學生對月相的變化有了更加清晰具體的了解。
想要使學生對初中科學課程產生較為濃厚的興趣,教師就應該對教學模式進行一定的優化創新。從現階段部分初中教師科學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雖然也已經意識到了應用情景創設的方式來展開教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往往無法較為準確的找到學生感興趣的點,使得教學情景的設計平平,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也降低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當中,中國以及外國的教師、教育界專家、學者等等都非常重視對學生的興趣進行培養,同時也一直在不斷深入探索培養學生興趣的方式。當學生對一件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之后,勢必會全神貫注的投入其中,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力會高度集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對于初中科學課程來說,想要使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得到提升,積極利用科學實驗是較為不錯的選擇。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動手能力較強,同時也具備著較強的表現欲望。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新穎的、有趣的科學實驗來提升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通常科學興趣實驗最終都會得到一個學生意想不到的結果,這會給學生帶來較為強烈的新鮮感,從而使學生對這個實驗過程中所涉及到的科學知識印象更加深刻。同時,教師還可以嘗試向學生描述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趣事,引領學生去探討這些趣事背后的科學原理,從而喚起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浮力”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講一個經典的例子,也就是所謂的“死海不死”,學生會對教師的這一話題較為感興趣,教師再向學生解釋為什么被稱為“死海”海洋區域卻淹不死人。當教師講完浮力相關知識的時候,學生就會明白之所以“死海”淹不死人并不是因為死海的海水淺,而是因為死海的海水浮力較大,人不慎掉入大海中之后,會在短時間內漂浮上來,所以才有了“死海不死”這一說法。
總之,教師在展開初中科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為學生創造一個符合現階段教學要求的情景,應用情景帶入到方式更容易使學生融入到課堂教學的氛圍當中。同時,教師還應該注意將科學課堂的主動權交還到學生的手中,從而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意識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