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國家領導人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如何打破長期以來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業基礎》課程相互隔絕的“孤島效應”,將思政教育貫徹到《創業基礎》課堂教學全過程、全方位、全員之中,推動《創業基礎》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前行、相得益彰,構筑育人大格局。
《創業基礎》課程是我校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公共必修課,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一門重要課程。旨在培育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和意識,初步掌握創新創業基本理論,鍛煉和提升創業基礎素質和能力,擁有組建團隊和建設團隊文化的技能并能加以實踐。重點講述創業的基本理論及創業計劃的寫作、創業企業管理等內容,使學生了解創業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掌握創業的相關理論與實踐,使學生對創業有正確的思想認識,具有創業的基本常識與思想準備,提升創業技能。如何將“課程思政”有機融合到《創業基礎》的課程中,從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科學創業觀以及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創業基礎》課程分為理論和實踐兩部分,理論部分主要采用優質網絡課程資源,學習有關創新創業理論和工具,實踐部分采用賽教結合的方式,結合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來開展課程教學和考核。
“課程思政”與專創融合,完善課程體系構建。通過“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的啟動,推動“專創融合”課程改革,強調課程思政與創新意識融于專業教學;引入M00C、SPOC 優質網絡課程資源,優化創新創業課程供給,豐富數字化教學資源,廣泛采用參與式、體驗式教學方式,推廣“翻轉課堂”教學,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自主學習和實踐。
在授課過程中,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相關內容融入到課程案例中,生動為學生講解改變思考問題的模式,創新性思考問題,通過例子主動掌握TRIZ 理論問題分析的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最終達到提大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在講解創業團隊組建這章節“創業者與創業團隊”中,直接把中國最牛創業團隊的故事中國共產黨這支隊伍進行舉例,這是一支90 多年前的創業團隊,“中國共產黨這個中國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創業團隊”,1921 年從上海的一座石庫門小樓里集結出發,立下以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挽救民族危亡的偉大志向,篳路藍縷、風雨兼程,帶領人民不斷鑄就民族復興的偉大業績,讓學生明確,中國共產黨創業的偉大的業績。
《創業基礎》依托“賽教結合”教學方法,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以賽促用”“以賽促研”“以賽促創”的目的。例如,我校打造的“不惑青春”關愛南疆衛國老兵及傳承英雄精神的紅色公益項目在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榮獲國賽銀獎,該項目通過采訪南疆衛國老兵、記錄英雄故事、形成鮮活的影音及文字資料,讓英雄故事、紅色精神代代相傳;打造英雄兵哥IP 進行授權、開發IP 衍生產品進行義賣、開展英雄精神拓展培訓、設立專項關愛基金,多渠道解決公益項目“造血”問題,協助政府改善南疆衛國老兵及烈士遺屬的生活。
榮譽的背后,是學校深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推進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成果體現。未來,將把該項目打造成學校專創融合、雙創思政并在全國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特色品牌,讓英雄精神深植學生內心,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家國情懷的新時代英雄。“不惑青春”關愛南疆衛國老兵及傳承英雄精神的紅色公益項目不僅是一堂創新創業實踐課,更成為一堂有溫度的國情思政教育課。
“課程思政”是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結合,思政與專業結合,需全員、全面、全過程系統設計與實施。本文以《創業基礎》公共必修課程中TRIZ 理論問題分析創業團隊的組建等教學內容為例,分別從“課程思政”與專創融合、采用線上+線下教學方法,如何將“課程思政”與應用型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相融合,如何利用“課程思政”元素培養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為《創業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課程思政”提供借鑒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