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理工學院,江西 南昌 330029)
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國穩步推進大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大學素質教育發展、全面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向。其中,高校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的培養建設問題尤為重要,是各高校有效開展心理健康的保障。本文以四級網絡化隊伍建設方法開展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討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系統性、理論性和實踐性上具備較高要求,因此這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隊伍要求相對較高,需要工作者受過系統培訓、具備相關理論基礎和充分的實踐經驗。本文提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四級網絡化隊伍建設思路,著力從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學院、學生隊伍四個層面,既層次分明又環環相扣,共同構建一個立體化網絡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
學校成立以副校長牽頭、學工處分管領導、心理咨詢中心、各學院書記為成員的心理健康領導小組。牢牢把握教育部及教育廳的精神,在心理健康教育軟硬件建設、師資培訓以及建設資金方面提供相應的支持。并向學校爭取對心理健康工作者的激勵獎勵措施,如改善心理健康專職教師的人才引進待遇;對工作優異、成果豐碩的教師給予優先評獎評優的獎勵,在外派、進修學習、培訓等機會上給予適當傾斜;對從事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研究、心理健康社會服務、撰寫相關領域文章及論著的專職教師給予精神與物質上的鼓勵,從而達到吸引教師投身心理健康教育行業、提高教師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積極性。
心理健康教育具備強科學性、專業性、技術性和知識性的特點,反映了其操作的復雜性和系統性。心理咨詢中心是學校專門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機構,其職責主要是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與普及,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針對大學生潛在心理健康問題做到發現及時、疏導有效,在此基礎上建設完善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與預防機制,致力于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
心理咨詢中心的各項工作,離不開一支專業化和高水平的心理健康相關領域的專業教師隊伍。專職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最前沿的心理健康知識,在扎實掌握心理學基礎專業知識的基礎上,豐富教育學、人類學、社會學等社科學專業知識,拓展自身知識體系,搭建心理學思維模式,在理論指導下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和實踐操作能力。
心理咨詢中心不僅要建立一支獨立、專業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還要對各學院的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進行定期教育和再培訓,積極邀請心理健康教育的專家學者開展專業培訓、講座。培訓要改變重理論傳授輕實踐技能的做法,以案例實踐為主。此外,專職教師需要接受嚴格培訓并通過相關考核后,由相關部門頒發合格證書后才能上任,嚴格管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規范性和權威性,保證工作者的專業性和職業性,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專業化發展路徑。
各學院成立以書記為第一責任人,以輔導員班主任及班級心理委員為成員的心理健康輔導站。其主要目的是把心理工作前移。學院書記、輔導員和班主任是一線與學生接觸最多的教育工作者。學生遇到心理問題,傾向于尋求輔導員和班主任的幫助,且周圍人會主動向輔導員報告異常,他們能最快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作為學生信賴的老師給予切實幫助。而現實情況中,學院書記、輔導員和班主任很多未經過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在實際解決學生心理問題中存在誤區和困惑。心理咨詢中心需要考慮輔導員等的實際心理健康教育素質和專業程度,因材施教,針對性地開展分層次、分領域的心理健康培訓,豐富教學培訓方式,以專業課程、名師講座、團體輔導、心理咨詢等形式提高輔導員學習積極性,及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水平和實操能力。此外,可以定期開展輔導員的心理咨詢經驗交流會,共同解決問題,相互學習經驗,并舉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優秀成果評選等活動,激勵輔導員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自覺把培養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水平的大學生作為首要目標。
學生群體具備廣泛的群眾基礎,他們既是心理健康工作的重點關注對象,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入的基礎力量,需要廣泛關注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引導。學生之間處在相同的環境、具有相同的心理特質、共同的成長話題,對彼此更加了解,更容易對同齡人敞開心扉、吐露心聲。因此需要在班級中選拔性格開朗、綜合素質高、容易接觸相處的同學擔任班級心理委員,定期接受專業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并掌握心理危機干預的實操技能。在班級心理委員的帶領下,在班級中形成溫暖向上、和諧互助的氛圍,學生之間互相給予支持和鼓勵,由班級、宿舍到學生個體,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身邊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發揮學生群體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
由此,心理咨詢中心要落實各院各系各班的班級心理委員選拔工作,并定期開展專業培訓和指導。此外,鼓勵組建心理社團、協會等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工作,對學生會等學生組織開展心理活動給予支持和指導,扎實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方位走入學生群體中。
總之,高校要從學生基層入手,推動“點、線、面”全方位發動,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學院、學生隊伍四個層面,既層次分明又環環相扣,共同構建一個立體化網絡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