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鋼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延長了假期,打亂了教學計劃。國家要求“停課不停學”,教與學的場景發生了史無前例的變化。筆者所在的無錫地區積極響應并啟動江蘇省名師空中課堂“錫慧在線”各學科的線上教學活動。筆者作為地理學科一線教師積極參與其中,錄制了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中東”一節(兩課時)的線上教學內容?;仡檪湔n和線上課堂教學實錄,筆者認為“線上教學”采用“地理敘事”的方式更容易吸引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也能較好地提高“線上課堂”的教學效果。
研讀教材我們可以發現“熱點原因”作為本節的一條“暗線”貫穿始終,但是中東作為區域地理的一個區域(地區),同樣呈現著一條萬變不離其宗的學習思路(明線)。當然從學科“培養什么人”的角度看,還蘊含著地理核心素養的學科價值。如何在線上教學中進行地理敘事呢?筆者通過“明暗線索”穿插,并滲透培養“核心素養”,設計如下。
就如“說書人說書”要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事件”一般,如何引出“中東”呢?筆者從世界關注的“即時熱點”——中國以外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的發展和分布說起,首先展示了“伊朗高層接連確診新冠肺炎”這一新聞,接著出示了“世界新冠肺炎疫情圖”,然后從疫情的地理分布圖中引導學生關注到“伊朗等西亞國家”,并從地理學科的角度設問:“伊朗在哪里呢?屬于亞洲哪個分區呢?”由伊朗等國家引出“西亞”,進而引出學習主題——“中東”。配圖說明“伊朗和亞洲、西亞及中東”的關系(圖1),結合歷史學和地理學知識,解說“何為中東?”——歷史上,西方國家向東方擴張時,按距離的遠近,將歐洲以東的國家分為近東、中東、遠東。
筆者沒有直接進入教材知識的講授,而是讓學習者結合自身的知識儲備,增加“中東印象”這一環節,把“線那端的學生的胃口”先吊起來,展示并解說“中東印象”的一些關鍵詞語(傳統服飾、代表性建筑、人類古文明、宗教信仰、自然資源、氣候、戰爭……)。
講到“中東戰爭”,自然能引出教材中的閱讀材料——“戰爭不斷的中東”。筆者通過指導學生閱讀并思考“為什么歷史上中東一向是世界關注的熱點地區呢”,從而帶領著學生一起走近中東;追問“中東在哪里呢”,通過展示“中東在世界的位置”,引導學生在地圖中了解中東的地理位置和范圍。
以上設計,雖然少了很多“線下真實課堂中面對面的互動”,但是通過“熱點事件——熱點地區”的環環相扣,自然引入,應該可以讓線上的學習者不覺得乏味,進而有興趣隨著筆者的設計深入探究并學習。
中東為何戰爭和沖突不斷,“一直是全世界關注的熱點地區”呢?課本中在“匱乏的水資源”和“多元的文化”這兩目內容中分別提到“河流、湖泊水資源分配上的矛盾,也是形成中東緊張局勢的原因之一”“宗教文化上的巨大差異也是導致中東不安定的重要因素”。從以上的“也是”一詞的表述來看,雖然中東的“三洲五海之地”“世界石油寶庫”這兩目中沒有明確提到中東成為熱點地區的原因,但是很顯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豐富的石油資源”應該是重要原因。
那么,如何從地理學科的角度分析其“地理原因”呢?如何通過“地理化”視角來分析梳理這一條“暗線”呢?筆者主要通過“讀圖”這一方式進行,通過指導讀圖,讓學生建立“空間概念”,比較“區域差異”,從中發現中東“之所以為熱點的原因”。比如中東被稱為“三洲五海之地”,為何這么表述中東的地理位置呢?筆者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請你結合教材內容和以下要求思考:
(1)觀察圖8.1中東在世界的位置,說出“中東”所指范圍。
(2)觀察圖8.3中東的地形,找出重要的經緯線,說出經緯度位置。(此問強調的是“絕對位置”。)
(3)繼續觀察圖8.3,先找到“洲界”,再找到“地跨兩大洲的國家”,并完成P45活動中的第1題。
(4)繼續觀察圖8.3,找到中東周邊的海洋和大湖泊(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
(5)繼續觀察圖8.3,找到圖中“海峽、運河”等信息,認識中東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并完成P46活動中的第3、4題。(以上3問是強調“相對位置”。)
從地理空間角度看,中東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三洲五海之地”的相對位置,尤其在聯系東西方、兩大洋方面表現突出,這恰恰是西方勢力覬覦該地區的重要原因。當然,中東令世人關注,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力求控制該區域,除了特殊的地理位置外,還有其他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呢?筆者引導學習者從“自然資源”的角度來進一步認識中東。是什么自然資源這么令外部勢力垂涎呢?引出“世界石油寶庫”的內容。同樣,采用讀圖方式,從“石油的地理分布、消費”等“地區差異性”角度分析原因。設計如下:
(1)觀察圖8.4中東的石油產區,請你在地圖中找出中東石油的主要分布區和主要產油國。(此問強調“中東石油在空間分布上較為集中”這一特點。)
(2)在圖中找到波斯灣和霍爾木茲海峽的位置?!安ㄋ篂澈突魻柲酒澓{”在世界上更加令人關注,請你猜測一下原因。(波斯灣又稱海灣、阿拉伯灣。中東的石油資源主要集中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呈“人字形”的霍爾木茲海峽則是該區域石油資源外運的主要通道,尤其被西方國家稱之為“生命線”的“咽喉”要道,可見該地區的重要性。)
(3)觀察圖8.5“2007年中東的石油儲量、產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結合教材的正文內容,請你從數量的角度,為中東作為世界石油“寶庫”概括出三個“最”。(儲量最大、產量最多、出口量最多。)
(4)中東石油的出口量最多,那么,中東石油絕大部分是通過什么運輸方式向外出口呢?出口到哪些地區呢?請你觀察圖8.6中的三條航線,依據活動中的第3題的要求,把表8.2填寫完整。(追問解說:為什么“東亞、歐洲西部和北美洲”會成為中東石油的主要輸入地區呢?石油對這些地區和中東的經濟發展產生了什么有利影響呢?因為這三個地區是世界經濟總量最大的地區,對石油的需求量特別大,因此石油促進了石油輸入地和輸出地的經濟發展。)
(5)但是,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石油資源的性質——不可再生,開采一點少一點。加之環境保護的要求、能源科技的進步導致石油用量減少或有了新的替代能源,那么中東因石油而發家致富的這些“石油經濟國家”應該怎么辦呢?你能不能為他們出出主意呢?(中東地區豐富的石油資源不僅給當地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同時,也是西方大國插手的主要原因之一。石油資源不可再生的這一特點,也要求中東各“石油經濟”國家必須正確面對并思考今后經濟發展“多樣化戰略”的道路。)
以上的“地理敘事”,遵循著“講故事”的方式,也不違背地理學科的基本特征(空間性及其差異性),說清楚了中東為何成為熱點地區的“來龍去脈”,也就是地理原因——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石油資源的豐富性。盡管少了線下課堂里的“對話和表達”,但是同樣可以讓“線上的另一端的學習者”自然而然地跟著筆者的教學思路進行學習。
某區域“在哪里—有什么—怎么樣—怎么辦”是區域地理學習的常規思維模式,此“學習思路”應該在區域地理的學習中一以貫之,實質就是一條區域地理學習的“明線”。通過“地理敘事”解讀“中東成為熱點地區的原因”的過程中,進一步明確該“明線”,是地理教學的重要任務。筆者在引出后續內容之前,設計如下教學(圖2),一是回顧了前面的學習內容,二是強化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
結合以上思路,追問,中東還“有什么”令世人關注呢?從自然資源角度看中東,如果石油為“一多”的資源優勢的話,那么,中東的“水資源”就是典型的“一少”的資源劣勢,從而引出“匱乏的水資源”。
中東的水資源“怎么樣”呢?從標題中顯然已經明確了“匱乏”。除了明確水資源“少”,還要知道中東水資源的哪些情況呢?從地理學角度看,肯定要分析“水資源的分布、影響”等內容,于是筆者通過以下“地理敘事”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設計:
水資源的多少和氣候中的降水密切相關。請你從該區域的氣候類型和特點角度,分析水資源“匱乏”的原因。
(1)展示“世界氣候分布圖”,查閱并說出中東的大部分地區所屬的氣候類型,并能結合圖8.8“麥地那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分析描述該氣候的特征。(從世界氣候圖中得出小亞細亞半島、伊朗高原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地中海沿岸和黑海沿岸部分地區為地中海氣候;而阿拉伯半島和埃及的大部分地方則為熱帶沙漠氣候。通過對氣候資料圖的分析,歸納出這樣的思路:全年高溫少雨—河流稀少—水資源少。)
(2)觀察圖8.7中東的水資源,找到中東地區的尼羅河、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等河流。通過讀圖觀察,你能歸納出中東大部分地區的水資源特征嗎?(從圖中可以得出水資源“分布不均,多國共用”的特征。)
(3)你能為這些缺水國和地區提供一些合理的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措施嗎?(筆者給出“開源”和“節流”的思路,引導學生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給出恰當的措施,如圖3所示。)
(4)隨著中東地區的人口增長、經濟發展,水資源緊缺的問題將更加突出。請你嘗試說說匱乏的水資源會給中東地區造成什么影響。(中東水資源匱乏,主要是自然原因,是地理位置和氣候導致的。但是,因為缺水,也導致了中東的緊張局勢,所以必須加強各國的協調,才能減少“人禍”的發生,中東也才能在缺水的現實情況下實現社會經濟發展、和平穩定。)
中東還“有什么”可能是導致戰爭、沖突不斷的原因呢?除了特殊的地理位置、石油資源、水資源等原因外,還有就是歷史上東西方文化交流頻繁,導致了中東各民族的文化不盡相同;宗教文化的巨大差異,是導致中東不安定的重要因素,繼而引出中東“多元的文化”這一內容。
筆者結合區域地理學習思路這一“明線”,對中東動蕩原因這一“暗線”進行如下的“地理敘事”設計:
(1)展示在中東圣城“耶路撒冷”的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的代表性建筑示意圖,了解中東是這三大宗教的發源地。
(2)展示教材圖8.11,了解不同居民(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猶太人)在宗教信仰方面的異同,并能知道伊斯蘭教是中東大多數人信仰的宗教;通過“阿拉伯人及其穿著打扮的特征、語言等信息”理解“阿拉伯國家”的概念,并能結合中東地圖對阿拉伯國家這一特定的區域概念進行認知。
(3)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東的多元文化還表現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結合相關圖文資料分析當地文化特色和地理環境的關系。
學生通過感受中東——阿拉伯國家和其他國家、不同宗教、不同居民之間的多元文化差異,從而理解“多元的文化”也是導致中東地區戰爭和沖突不斷的重要原因,體會自然環境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總之,通過地理敘事的方式進行線上課堂教學,需要教學者對教材內容整體把握,清晰思路,去繁存簡,環環相扣,如此方能有利于教學者講得自然流暢,才能促進學習者學得自主高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