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深入把握國內外局勢變化,順應時代發展提出的關于“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問題回答。其思想內涵包含著人類、共同體、命運共同體這三個鮮明的主體層次,分析這三個主體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體進程中承擔的角色,對于探究這個實體構建是否可能、發展是否具有強大生命力、前景是否光明等問題具有重大意義。
隨著十八大后,“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在多個國際場合高頻提及,其傳播范圍及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但思想的傳播卻沒有同步帶動其實體構建的進程,而且,這個實體到底能不能構建,構建的主體角色是哪些,其作用如何,都是需要我們從理論上回答的問題。
一、“人類”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源”動力
人類是人的集合體,人是地球上實實在在存在的特殊生命物種。說其特殊,是因為人可以有意識地進行自己的生命活動,人通過自己的思維、實踐活動創造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類文明。“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是邁入到新時代人類文明的產物,如果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體進程比作一場馬拉松比賽的話,人類就是場上運動員的角色,有他們的參與,比賽才會存在,也才有了意義。所以,人類現實的存在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體的生物現實,是起源、源頭動力,確保了實體構建的可能。
除了是地球實際的生物存在之外,從“類哲學”的角度分析,人類還是一個抽象意義上哲學概念,是具有類本質的類存在物。在抽象的意義,人的類本質特性,促使人在生活交往中,超越物種思維封閉性、片面性和孤立性,以開放性和包容性真正融于與他人、自然、社會內在統一交往中,呈現出一種一體性關系特性。這種特性,暗藏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內核——合作共贏。所以,人類本質的天然存在,必然將人與外在緊密聯系,無法割裂,天然就成為相互依存的命運整體,從哲學上回答了實體構建的可能性。
跳脫出哲學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體打下的思想基礎,我們也應當明確,在構建這個實體的進程中,人類這個重要主體,必然要在其中發揮動力作用。上文說過,如果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體的過程比作一場馬拉松比賽的話,運動員在場上要奔跑,做出這個行動,這場比賽才算開始。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體過程中,人類也要發揮作用,如果無法發揮,那么這個構建的進程就是靜止的,永遠停留在可能存在的理論層面。現實情況下,由于差異化的個體或群體生活,確實個人的類意識、類認同感各不相同,所以,看起來人類作為類整體發揮出的動力作用是微弱的。但我們可以預見,當人類越來越多的類主體意識覺醒,“人類命運共同體”實體構建就將獲得更多支持與動力,使實體存在成為可能。
二、“共同體”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動力
“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是共同體的類型之一,它以人類前途命為紐帶,聯結著由不同紐帶聚集而形成的各種類型的共同體,含有極大的包容性,它是共同體中的共同體,是共同體的最高層次。共同體是實體構建過程中最強大動力,也是實體發展具有生命力關鍵。
當前各界著力處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體中突出性、針對性和指向性的問題,創造性地以不同紐帶人為地提出了一些共同體類型,例如為解決價值觀沖突,推進形成價值共同體,解決東西方交往間價值觀,促進構建全球價值;為解決利益沖突,推進形成利益共同體,以“共同利益”為紐帶,吸引了各參與國家,有效地將各國聯結;為解決規則雙標,推進形成規則適用共同體,以“公平平等適用規則”為紐帶,形成積極意義的各國無論大小一律平等。這些共同體的類型,好比馬拉松比賽中的補給站,一程一程為這場比賽助力,在其中發揮強大動力作用,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實體建成。
但是,在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防控戰中,出現部分國家禁止醫療物資出口、污名化、政治化疫情等行為,可以看出上述希望建立共同體還只處于理論、理想層面。想要真正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回歸當下現實的環境及國際因素,依靠民族、國家和政黨這些最穩定且強大的共同體。他們就像馬拉松比賽中的單純的補水站和全能量補給站的區別,補水與與補能量,對這一程的支持作用可大不相同。
民族是伴隨著長期的歷史發展而形成的共同體,這個共同體因為共同的歷史、語言、文化、習慣等,保持著強大凝聚力和認同感。民族認同感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體進程中,是一股強大的力量。這個力量可以吸引相同血脈的個體參與,掃除很多障礙,極大程度上凝聚社會分散力量,形成合力。當今世界不同的民族群體生活在一個主權之下,共同組成了政治共同體,這個共同體就是國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離不開國家這個政治實體,各國的主體作為、參與度、認可度及國與國之間的關系,直接影響著“人類命運共同體”實體進程走向及其前途命運。而回歸當下政治實際,政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也具有特殊地位,無論是多黨制還是一黨制,哪個為執政黨,在很大程度上就能代表人民意志或者替人民抉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際上就取決國內執政黨的意愿與努力了。執政黨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體的態度,直接影響本國人民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體意愿、參與度,極大影響實體進程。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體進程,必然是一個平衡各國利益差異、階級立場差異從而可以實現各民族、國家和政黨聯結。這個追求平衡的過程,是尋找政治共識的過程,是實現共享發展的過程,也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體的過程。要充分發揮民族國家和政黨在這個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充分挖掘民族、國家、政黨這些最基礎、最現實、最普遍的社會共同體力量,為實體構建注入最強大動力、使“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展具有旺盛生命力。
三、命運共同體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領”動力
“命運共同體”是介于“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體層次,它以“命運”為紐帶聯系各共同體。人類從區別于自然物或動物的意義上說,在人類目前為止唯一賴以生存的地球上,本身就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從人類自身的前途命運來看,為了應對自然或其他種族的威脅,出于生存需要,就會形成一種生死相依的聯系。這里的“命運共同體”的命運,指的就是構成共同體成員之間存在一種福禍依偎、生死共擔、休戚與共的必然關聯,所以必然的“命運”聯系使得個體與共同體在全球治理困境的當下,共同尋找生存、發展的共生途徑,這就是命運共同體的邏輯前提,也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體構建提供可能。
除邏輯上命運共同體構建具備可能性之外,事實上,無論各國的個體意愿如何,各國已經處在一個命運與共的共同體之中。在這樣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況之下,彼此之間已經命運與共,共生互存,合則利,否則,兩敗俱傷。雖然事實上的命運共同體已然形成,但各主體之間命運與共的意識還比較單薄。彼此即使承認在經濟全球化之下,各主體之間的命運共生關系,但這只是出于客觀事實的壓迫,并不意味著主體的命運共同體意識自發蘇醒。所以在思考命運共同體如何發揮其應有的動力作用之時,應當將激發主體命運與共意識同步進行。當然,意識的自發覺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我國在積極推進中非、中阿、亞太等命運共同體,從區域出發,促進共同體意識自覺覺醒。同時,在小范圍內,挖掘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有效經驗用以推廣及普及,為構建更大程度上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方向,提供動力。
命運共同體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微型雛形,就像迷你馬拉松之于全程馬拉松,雖然只是一個小范圍的,但卻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體進程中的領頭羊、前哨站,為其提供了方法論的指導和發展方向引領作用,同時,命運共同體發展的好壞,直接反映實體發展的前景問題。就目前來看,命運共同體的發展隨著幾個區域的試點,其發展越來越得到眾多國家認可,顯示出光明的發展前景。
四、結語
當今世界,“人類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人類也正處在一個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時代。”為了抵御風險與挑戰,實現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的方案。但將這個方案變為現實則是一個階段性與長期性相統一的過程,是需要一代代人接力奮斗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理解不同主體的角色以及作用,有的放矢,凝聚不同主體的最大動力,共同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體。
當然,分析“人類”、“共同體”、“命運共同體”這三個主體層次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動力系統中不同主體地位及作用,只是其實體構建過程的第一步。如何有效平衡各方,將主體作用更好地發揮;如何促進主體的命運與共意識自覺覺醒、激發人的類本質意識;如何更好地建設、發展區域性命運共同體,并從中總結普遍經驗等等,仍需深入研究。雖然還有很多問題,但從主體動力分析,“人類命運共同體”實體絕對是具備建構可能性的,具有強大生命力及光明前景的,只是這個過程還需要較長時間,用以各主體的動力的再激發與挖掘。
(袁琴:揚州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