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征程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價值原則和價值信仰;工匠精神是新時代助力中國精神的重要載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工匠精神的思想基礎和價值根基,工匠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和實踐載體。
關鍵詞:工匠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契合性
近年來,“工匠精神”成為熱搜術語。作為一種文化自覺,工匠精神是所有社會成員工作中敬業精神的現實呼喚,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來源。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匯聚磅礴偉力。弘揚工匠精神是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的有效抓手。
一、工匠精神是社會產業文明發展的產物
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工匠精神的生成和發展與統治階級的需求緊密相關,是手工業發展的精神凝聚和體現,是手工勞動者的精神遺產。第二次社會大分工后,手工業作為一種行業不斷發展,工匠精神獲得了茁壯生長的溫床,人的智慧和能力在生產領域漸顯光芒,凝結在手工產品中較多的人類勞動以及工匠的堅守精神受到了人們的尊崇。
中國古代技術文明非常發達,手工業領域涌現出的歷代工匠影響了中華文明進程,并使工匠精神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文化的“道德精神”將做人做事的標準更多定位于道德標準。以德為先、德藝兼修也就成了中國歷代工匠的價值追求乃至“理想人格”。“中國古代工匠精神表現為德藝雙修、心傳身授、體知躬行、精益求益、強力而行,即:‘向善的價值追求、‘尚巧的創新精神、‘求精的工作態度及‘道技合一的人生理想。”正是這種“德技兼修”的境界追求,中國古代工匠在承揚中華傳統倫理規范基礎上不斷熔鑄了精益求精的技術精神,從而創造了符合中華傳統文化價值體系的倫理規范,即職業要有利于個人和國家發展,從業人員必須具備吃苦耐勞、精益求精、堅韌執著的事業情懷和道德品行。因為手工生產的特殊性,早期工匠主要通過“子承父業”或“師徒相授”形式加以傳承。隨著商品交換的深入,手工生產規模日漸擴大,工匠技藝從以家庭關系為紐帶的傳承轉向師徒、鄰里擴展,拜師學藝成為實現手工業藝人夢想的必備途徑,授業解惑的技能傳承促成了匠人間“尊師重道,謙虛好學”的美德生成。為人師者,要心胸寬廣,傾心授技。為人徒者,要聰慧勤奮,自強不息。師徒關系以技藝傳承為主逐漸演變成對師徒情義的敬畏。這種對職業的尊重和崇尚是中國古代工匠精神價值意蘊的充分彰顯。總之,中華傳統工匠精神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積淀和文化自信的支撐。
二、新時代工匠精神“出場”的歷史必然性
(一)中華傳統工匠精神是中國精神的重要構成
十九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中國精神貫穿于中華民族幾千年滄桑歷史、積蘊于近現代民族復興的艱辛歷程,是在中華民族快速崛起中迸發出的強大而富有感召力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統一。中國歷代工匠在同自然界和社會斗爭中,適應生產和生活需求形成了專注、尚美和勇于創新的工匠精神。適應不同時期的使命要求,工匠精神在內涵上從最初強調行業技藝演變為高度重視技藝與人文關懷的完美合一,在依附主體上從手工業者的職業素養延伸到各行業勞動者的必備素質。但不論經歷任何時期,面對任何難題,專注嚴謹、精益求精,至善盡美都是中華傳統文化和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工匠精神蘊含的求真務實、攻堅克難的卓越品質正是支撐國家創新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時而為,順勢而成的工匠精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新時代弘揚工匠精神是推進社會主義從“富起來”向“強起來”邁進的重要抓手
(1)工匠精神是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化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弘揚工匠精神,將敬畏職業、追求完美的職業精神融入到生產的每個環節,就會喚醒企業和員工精雕細琢、勇于創新的意識,在產品的供給端增添技術含量和知識含量,在不斷催生新技術、新工藝、新樣態和新產品基礎上,以產業轉型升級帶動高質量發展。
(2)工匠精神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助推器”
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高質量生活包括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乃至高端產品和服務。工匠精神內隱者人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是符合新時代人民需求的具有高度共識的認知呼喚,具有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鮮明特性,使得從業者依據消費需求的升級主動產品和服務的品質,在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基礎上以中高端產品和服務供給來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3)工匠精神是實現制造業強國夢想的“動力源”
盡管我國已經實現了制造業大國夢想,但我國制造業起步較晚,許多產業長期奉行粗放式“代工”模式,企業自主創新和研發重視不夠,缺乏關鍵核心技術,長期居于價值鏈中低端。“要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的跨越,我們必須擁有一支強大高素質的科技人才隊伍。”弘揚和培育工匠精神有助于全社會營造注重創新、追求卓越的生產氛圍,實現產品和服務從“重量”到“重質”的提升,實現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
三、新時代工匠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契合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兒女進行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的重要依據。工匠精神蘊含的職業情感、事業態度和時代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價值準則、價值方向和價值目標上具有高度耦合性。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弘揚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價值坐標和根本指引
盡管工匠職業為中華文明的塑造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因長期受英雄史觀影響,工匠職業較長時間內并未受到國人尊重。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征程上,弘揚工匠精神僅靠物質刺激和政治引領是無法掀起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社會風尚的,在一定意義上更需要多維度、多角度協同深化。工匠精神的落地生根有賴于培植其發揮價值的文化土壤,而這需要從人們的價值觀念和精神追求予以支撐和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豐富的理論內涵和實踐價值是弘揚工匠精神的重要推力和思想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目標的追逐和夢想,需要華夏兒女將其具象化,將其主旨精神大眾化、實踐化。工匠精神是新時代增強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力量源泉。實現國富民強是其主要價值目標,在工匠技藝競爭中創造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從而使社會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成為其價值目標。社會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價值取向的落實,需要不同行業職工將中國傳統義利觀中的精髓主動融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工匠精神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傳承載體,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紐帶。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通過大幅推進自由、平等、法治和公平社會建設,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平等的競爭空間和公平正義的發展環境。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價值準則的確立需要個人從生產、生活出發將其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追求和實踐行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個人層面對人的價值底線、道德規范提出了基本要求。只有愛國才能擔當時代賦予的強國使命,只有敬業才能在創造財富中實現人生價值,只有誠信才能贏得事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只有友善才能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為弘揚工匠精神提供了精神前提與價值指向。
(二)工匠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和實踐載體
作為意識形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有體系的理論性和蘊含智慧的概括性是其重要特征。“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須通過具象化、個性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工匠精神是國家富強和文明的重要推進因素與精神保障。弘揚工匠精神有利于激發中華兒女勇擔護國使命、堅定愛國信念、提振精神面貌,能夠推動國家整體文明水平的提升。弘揚工匠執著、嚴謹、創新和精益求精的品質,有利于提高中國制造的國際競爭力,有利于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進一步夯實現代化強國建設的物質基礎。工匠精神中蘊含的熱愛勞動的職業精神,是激發全社會熱愛勞動、崇尚勞動風尚的銳利武器,是完善市場經濟環境下持續傳遞正能量和提升國民文明素養的重要渠道。從社會生產秩序的建構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愿景。弘揚工匠精神有利于摒棄權力觀念,規范社會公平有序競爭,能夠促進勞動者自由而全面發展,有助于夯實社會治理取向。工匠的價值體現印證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就業、分配等領域的自由、平等、公正實踐。工匠在從業活動中注重信譽、合法經營、奉獻社會的價值追求能夠通過自覺的文化再造持續凈化社會風氣。工匠精神蘊含的對待產品設計一絲不茍、對待工藝流程的精益求精、對待生產細節精雕細琢、對待產品質量至善盡美的愛崗敬業精神不僅體現了對自己職業的敬畏,更是為民族振興拼搏發展、國家強盛努力奮斗的要求,是一種愛國主義情感的樸素表達、敬業精神的事業展現、誠信品格的現實外化和與人友善精神的具體體現。
參考文獻
[1] 葉美蘭,陳桂香.工匠精神的當代價值意蘊及其實現路徑的選擇[J].高教探索,2016年第10期.
[2]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版,第42頁,第30頁.
[3] 朱禹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的工匠精神研究[D].銀川:北方民族大學,2018.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廳2017年思想政治工作專項項目階段性成果(2017SJBFDY750)。
作者簡介:安克杰(1972- ),男,甘肅臨澤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