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明東
【摘? 要】在現代教育體系中,高職教育占據著重要地位,職業教育理念也是不斷創新。但是在傳統教育形式下,由于教育形式較為枯燥單一,因此對于高職學生的思維能力造成了一定的束縛,導致高職學生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這顯然是不符合現代教育要求的。本文在深入分析高職教育改革特點的基礎上,較為詳細地闡述了在教育中激活學生思維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高職;職業教育;改革;教育發展
在之前的高職教育實踐中,傳統教育模式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這樣的教育形式下,高職學生的被動性較強,只要按照教師的步驟按部就班地進行,就可以較好完成學習任務。但是這種教育形式較為枯燥和保守,沒有將高職學生的思維能力作為主要教育內容,長期處于這樣的教育形式下,高職學生的思維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一、明確高職教育改革與規劃發展方向
要培養高質量的高職技術人才,就要注重對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高職學校在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中,除了專業技術,還要對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教育,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實踐能力,職業素質也有所提高。高職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在教育引導中更為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就業能力,這些對學生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在高職教育中,要注重創新能力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結合不同學生、不同專業的情況,幫助學生完成一份高質量的職業規劃報告,對于學習和未來發展有一個清晰的規劃,并且按照高職教育改革理念的要求,提升自身綜合素養。對于學校教育和學生而言,如果要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必須先做好學生的教育創新工作,這樣學生才知道自己以后的路要怎么走,需要準備什么去實現自己的目標,有針對性地提升自身能力,適應當前職業發展趨勢。
二、完善企業與高職院校的交流培訓體系
隨著技術型社會的不斷深入發展,高職院校也要更加深入完善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加強校企合作。企業之所以缺乏與學校合作的動力,主要是由于體系之間建立得不夠完善,學校的教師仍屬于高端人才,也是企業所需要的理論和技能綜合性的人才,但是由于教師不是企業的員工,所以企業總是擔心短時間內教師只是來完成考核,不會盡心盡力為企業服務。為了打消企業這樣的想法,高職院校可以與企業簽訂深化的合作協議,教師雖然不能完全在企業任職,但是學校的教師完全可以輪流在企業進行學習和指導,讓教師的理論知識幫助企業更好地完成生產或服務,反過來讓企業的實踐經驗幫助教師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雙方以學校與企業之間簽訂合作協議為準則,建立對應的責任制度,讓學校的教師可以源源不斷地送到企業,讓雙方共贏,進而高職教師與企業打造合作教育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實踐教育。
三、營造良好的高職教育發展環境
教育環境的營造對于高職教育質量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教育環境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知識內容,加深對所學知識點的印象,同時對于激活高職學生的思維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在傳統的教育形式之下,高職教師對于教育環境的營造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很少會有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刻意在營造教育環境方面做出努力。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教師并不知道如何營造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環境。這就需要高職教師積極學習全新的教育理念,不斷豐富和提升教育能力,科學設計教育內容,給學生提供一個相對自由和寬松的學習環境,不對學生進行過多的束縛,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讓高職學生有一個相對自由的環境,能及時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從而起到激活學生思維的教育作用。
四、注重高職學生的思維能力培育
對于高職學生來說,不管處于哪個教育階段,對于有趣的知識內容,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會充滿熱情,但是如果所學的知識內容較為枯燥,相比之下,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育質量就會大打折扣,這幾乎是所有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都曾經遇到過的問題。對于高職教育來說,提高教育的趣味性,是激活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綜合能力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關鍵步驟。
五、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地進行職業規劃
在高職教育改革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于自身的職業發展有著明確的定位,根據現代社會經濟發展形勢及自身特點,有針對性地選取職業目標,既要高瞻遠矚,同時也要腳踏實地,瞄準職業技能人才發展目標,制作一份高質量的《職業生涯規劃》報告。在探索《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過程中,要與學生的專業和主要課程結合,通過規劃引導行為,為學生未來就業夯實基礎,和主課程的結合更能為學生今后的工作提供較好的輔助作用。在開展職業規劃中,職業生涯規劃要結合學生的個人實際,包括專業、興趣、性格、能力、價值觀等。客觀實際包括家庭情況、行業發展動向、當地經濟情況等。還要根據主客觀實際制定長遠目標和階段目標,并圍繞這些目標制定相應的發展措施,提升學生職業規劃和指導的綜合效果。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標準之下,高職教師應該積極轉變傳統教育形式,不斷激活高職學生的思維和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也是促進高職教育不斷向前發展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拾以萍.基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高職院校發展理念[J].絲路視野,2018(34).
[2]李朝陽.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背景下的高職院校發展理念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7(14).
[3]王佳,張中華.基于現代職業教育理念的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研究[J].時代教育,2017(03).